网络协作备课的优势互联网和人才网是相互交叉的,比如人才网,它既包括同一学校中的教师,也包括互联网中的教师。这样,教师之间各展特长、切磋教艺、共享资源,发掘了现代网络教育资源的潜在优势,使集体备课搭上了信息技术的快车,拓展了无限广阔的资源空间。1、创建教学资源库网络协作备课的优势之一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备课质量,采用电子文档实现教学资源持续利用的目标。学校在给教师配备足够的教学电脑的基础上,创建教学资源库,使网络协作备课有了广阔的资源空间。资源库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文本资源库,二是电子资源库。文本资源库包括纸质的教案和教学案例集等;电子资源库则范围要大得多,它包括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可互动的教学资源等。首先,尽量搜索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备课组长要求本年级同学科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明确训练重点和智能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并合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组建学校教学资源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教师画地为牢、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其次,开发可互动的教学资源。每位教师备好课后,在学科组教研活动中,由年级备课组长主持,教师们积极参与,共同讨论,形成书面修改意见,请教案设计者对原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并把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上传到学校资源库,供全校教师使用。教学资源上传后,鼓励全校教师对资源进行“挑刺”一次又一次的集体备课,教师间的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一次又一次的提升,一次又一次的收获,真让人高兴。通过网络协作备课活动,教师之间改变过去“闭门造车”、人所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在互动中提高了工作效率。2、用“特长之钻”攻坚每逢新学期伊始,同年级各学科的备课组长会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师的个人特长,合理分配教学内容进行分工研究,写“研究性教案”,开展研究性备课。备课的形式,包括课例、教学设计、详案、简案、教学点设计或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多种形式。学校把教师的备课成果进行汇总,每位教师都可以运用这些成果进行教学,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这样做既发挥了教师的个人智慧,也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学校提倡教师们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使课程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拓宽备课思路和眼界。由于引导教师用“特长之钻”攻坚,网络协作备课就具备了得以成功的基础。在网络协作备课中,每位科任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再加上网络教学资源的巨大优势,从而摆脱了那种“个体备课抄教案,集体备课连教案都不用抄”的弊端,课堂教学研究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这样,学生能在一节课里同时领受到不同教师的智慧成果,教师的备课成果也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了,可谓一举多得。3、在研教互动中进步备了课,教师并不等于可以万事大吉了,学校教务处和教研组还将各个教案直接发到校园备课网上,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进行多元、互动、多轮的反复研讨。自实施网络协作备课以来,学校教务处和教研组不断加强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用前后的动态研究,在研教互动中提高网络协作备课的整体水平。执教前,要求教师特别是应用非自己撰写的“研究性教案”的教师,必须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本人教学特点等对教案进行修改,并写好点评、旁注及教学反思。执教时,教师要时刻关注教案与教材、学生、本人的教学思路的契合程度,并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感悟和反思。执教后,教师要及时把自己的修改意见上传到网络,对电子教案进行点评或提出修改意见。在汇集教师在每个单元备课过程中对每个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的基础上,每周组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并形成书面修改意见,请教案设计者对原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形成更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同时,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末认真总结和撰写一学期的备课心得,并选取一个课例上交到学科教研组,届时编印成学校课例集,为下一阶段备课改革提供借鉴。研教互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育网络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了过去那种各自为战的局面,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了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