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与要求: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2、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课文阅读(默读、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品写景思路。3、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4、领略济南冬天的独有魅力,领悟作者的热爱之情。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51年,北京市任命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及运用的群众语言,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2、写作背景:老舍在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达七年之久,他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味“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点印象》中的第五节。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记朗读课文,并完成下列题目。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髻()镶上()水藻()澄清()2、解释下列词语。响晴:温晴:澄清:空灵:贮蓄:3、初读课文,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与你所了解的冬天有什么不一样?文中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4、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模块二:交流研讨内容一:阅读第2段,济南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内容二:阅读第3段的雪后山景。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山景?1内容三:阅读第5段,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记任务一:抄写课文的字词积累。任务二: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温晴:(2)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秀气:(3)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不忍得:课题:第10课《济南的冬天》授课时间班级姓名三、当堂训练(独立完成)一、基础题:1、给加横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济南()伦()敦()晾晒()暖和()唤()醒发ji()着()落()狭窄()镶()上露()出水藻()看()护妇zhu()蓄xiang()晴cheng()清2、本段中一连用了五个“绿”来衬托水的清澈、,下面句中的“绿”作何种解释,请选择并在题后括号中填上序号:A、表示事物的变化B、表示色彩名称C、表示程度透明(1)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2)水藻真绿。()(3)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了出来了。()(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5)就凭这点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二、发展题:3、下面对文章写作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从“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B.文章侧重写人的活动,突出“温晴”的特点C.文章重点写了阳光、小山、白雪、绿水等景物。D.文章在描写济南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做到情景交融。24、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美景。B.文中描绘了如下几幅图画:阳光下济南全景;冬日山景;清亮的水色。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D.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5、描写景物由于观察时的立足点不同,往往采用不同的描写角度。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详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上面看下面)B.“古老的济南……这是张水墨画”(不断改变立足点描写所见景物)C.“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地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仰视)D.写小雪后的山景,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一一写来。(先仰视,后又由上而下,层层铺写)6、找出与其它三句修辞手法不的一项()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B.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C.这一圈小山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