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学习目标与要求:1、掌握诗中重点实词的意思,了解《乐府诗集》及乐府诗的特点。2、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并能背诵全诗。3、分析木兰形象,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知识链接:《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文,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和质朴。《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记学习内容一:阅读知识链接部分内容,填空:本文选自代郭茂倩编的《》,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本文与《》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学习内容二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可汗()()唧唧()机杼()军帖()鞍鞯()()辔头()溅溅()啾啾()燕山()胡骑()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问女何所忆()②愿为市鞍马()③北市买长鞭()④万里赴戎机()⑤关山度若飞()⑥朔气传金柝()⑦策勋十二转()⑧赏赐百千强()⑨著我旧时裳()⑩出郭相扶将()⑪雄兔脚扑朔()⑫雌兔眼迷离()⑬对镜帖花黄()⑭出门看火伴()4.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划一处)①问女何所思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模块二:交流研讨1任务一、请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再读课文,查阅资料,试译课文。任务二、请小组长组织同学进一步细读课文,讨论下面问题:(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内容。(2)你认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任务三:历史上不只有花木兰这一个巾帼英雄,你还能再举出一些中外历史上巾帼英雄的例子吗?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记任务一:翻译下列句子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任务二:概括课文中心课题:第24课《木兰诗》模块四:当堂训练2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①策勋十二转()A.次B.回C.转动②赏赐百千强()A.多B.大C.有余③愿为市鞍马()A.市场B.买C.集市④愿驰千里足()A.希望B.愿意C.能够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D.意思是非常、十分。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