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背景(一)行业发展背景随着世界电子龙头企业富士康落户我市,淮安电子制造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伴随着电子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国外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行业背景下,现有的和新诞生的电子生产企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型专门人才严重不足,这就为我校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并为该专业培养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二)专业发展背景2005年,我校被淮安市政府确定为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作为校级骨干专业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多年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中职教育的丰富经验,具有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势。连续三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就业的对口率也在90%以上,就业地区大多位于苏南、上海等发达城市,一些大中型中外资企业如富士康、华硕电脑、日本NEC等连续3年在我校招聘该专业毕业生,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受到了用人企业的广泛欢迎。通过该专业的建设,形成示范效应,并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二、专业建设目标通过三年重点建设,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成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省级示范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三年内建设该专业网络课程5门,优质核心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在实训条件方面,将校内电子与电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能够满足专业理论和实习实训课“一体化”教学需要,具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开放型的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3个稳定的能够充分满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需要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养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教学能力突出、具有一定技术研发能力、“双师”素质教师占90%以上,结构合理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团队.在创新培养模式方面,制定体现“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的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电子生产工艺》等课程中率先实行专业理论和实习实训课“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三、专业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子仪器测量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技术、微电子组装(SMT)技术,能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质量检测、售后服务及生产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对新产品消化、吸收、利用的高技能专门人才.(2)人才规格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基本素质,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电子仪器测量能力、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能力、家电维修能力、电子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2.岗位分析根据电子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可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线的工艺操作、生产一线的管理及产品检验工作;生产线仪器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维修和计量工作。(2)电器销售维修公司:从事电器产品推销、安装、调试、维护等售后服务工作。(3)部分素质高的毕业生能够参与电子产品的研制、开发,消化、吸收、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工作。3.知识结构与能力分析(1)知识结构1)具有本专业必备的文化素质;2)具有本专业所需的电路理论、仪器仪表测量、单片机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家电原理与维修、电子设备原理与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2)能力分析针对本专业的岗位目标定位,职业能力应包括:1)相关能力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择业和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力。2)专业能力元件识别与测试、电子装配、焊接与调试、常用电子仪器仪表测量使用能力;安排生产流程,制定工艺文件,指导电子产品批量生产及质量管理的能力;对电子设备电路图的识图分析能力;常用电子产品的设计、改造能力;熟练地运用电路辅助设计软件的能力;对常用音像、通讯、制冷、制热设备的配置、安装、调试、故障检测和维修能力;大型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及维护能力;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