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青春,在新农村放飞希望第一篇:奉献青春,在新农村放飞希望奉献青春,在新农村放飞希望—记蟒川镇优秀大学生村官陈江平在祖国最基层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年轻,有文化,有干劲;他们把党对老百姓的关怀送到了最基层;他们是一面流动着的党旗,在农村基层显得更加的鲜艳;他们的青春默默的肥沃了农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大学生村官”。陈江平便是XX市20XX年选聘到基层的其中一名大学生村官,任蟒川镇任村中心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江平是在农村中茁壮成长起来的,对农村有着十分真挚的感情,当他第一次听说“大学生村官”这一神圣称谓的时候,他便被慕名的吸引,回到农村那片久违了的土地。来自群众的心声最响亮,深入群众的根基最牢固,赢得群众的满意最重要。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农村的日子很平淡,但在这些平淡的日子里,他这些平凡的小事中,学习到了许多干好农村工作的方法与经验,取得了进步,经历了最初的陌生、胆怯与彷徨,也收获了今天的娴熟、自信与执着。三年来,他扎根基层、深入农村、融入群众,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获得基层群众一致好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村官”风采。在20XX年度、20XX年度、20XX年度工作中,连续三年被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任村中心村位于蟒川镇中南部,全村六个自然村,共十个村民组,近5000人。20XX年1月20号是陈江平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做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陈江平同志同其它村委同志一起,积极投身改造旧村、建设新村、环境整治、村道建设等工作中。为尽快的掌握加速村基本情况,他深入村民调查走访,较为全面的熟悉了全村千余户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情况,明确了自己工作方向。在蟒川镇党委政府领导和任村村两委的关心和帮助下,陈江平同志很快就适应了基层农村工作。他认第1页共12页真履行职责,充分运用“4+2”工作法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结合本村实际,参与制订了任村新农村建设近景和远景规划。他勇于实践,大胆开拓,三年来协助村两委班子在基层工作中取得了很多实实在在成绩。大学生村官一头连着两委班子,一头连着老百姓,要当好村官,必须要融入两委班子,把握好角色定位,做干部与群众的连心人。村里的工作开展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班子不团结、群众不支持村委工作,他很注重与班子成员搞好关系,主动与两委成员沟通交流,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并结合村里实际和自己的职责,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当遇到两委成员有分歧,他耐心从中调和,消除双方矛盾,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平时的工作中陈江平注意向基层领导、村两委和村民请教,了解农村工作的特点,掌握了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由于任村区域地下煤炭资源丰富,曾经最多有二、三十个小煤窑同时开采,造成了如今660户村民房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村民不断上访,怨声载道,村两委会实施了村庄的整体搬迁计划,陈江平入村后就积极投身到村东西何庄两个自然村三个村民组的整体搬迁工作中,由于各种条件制约,他同其他村干部一道不畏辛劳,多次深入到各家各户,认真查看房屋的受损情况,做好登记,掌握每户村民的房屋情况,同村干部一道讨论商议村庄搬迁的一系列问题,积极搞好协调搬迁资金、房屋资产评估和土地房屋补偿、新村选址、新村建设等工作。万事开头难,搬迁需要大批的资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管天晴下雨、风吹雨打,他同村干部一起多次找周边煤矿企业协调资金,矿方最终同意出资搬迁村子,资金的问题解决了,要搬迁就必须得有合适的土地,他多次同村干部一道外出考察先进经验,同时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运用土地置换的方法来获得建设新农村的土地,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运用自己的知识合理规划土地。因为涉及事情多,开始有很多群众不理解,几百户的群众,对于有意见的,他就同村干部一起分包到户挨家第2页共12页挨户的耐心做工作,同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消除群众心中的担忧和疑虑,使群众最终都赞成搬迁方案。同时,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农村工作只有“走得进群众家门、坐得下群众板凳、拉得了群众家常”,方能“解得了群众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