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问题及对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是值得广大政府所注重的,诸多问题需要相对应的对策解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摘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的,城乡居民自愿参加,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补贴,以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需求为主的互助共济制度。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广与发展,基本实现了参保对象的全面覆盖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无缝对接,得到了广大城乡居民的衷心拥护;但是,医疗保险制度并非尽善尽美,其中,城居医保和新农合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基本问题。在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即城居医保和新农合双线实施时间不长,目前尚未形成完整而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双线医保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新生产物,在全国各地推行时间并不长,可以说还处于探索和求证阶段。作为基层人民政府,对城乡医保也未能形成成熟的制度,政策临时调整较多,制订和颁发文件次数频繁,更没有制订出完整而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1当前城乡医疗保险制度落实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城居医保和新农合未实现并轨运行,基金之间未体现公平原则。不得不承认,由于历史的原因,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城乡户籍壁垒延续时间太长,致使政府在制订城乡医保政策时也参照了这一思路。如全国新农合归口卫生部,而城镇居民医保则由社会保障部负责,而基层政府对上述两者的监管更是五花八门,说明城居医保与新农合仍处于单轨运行状态。在全面改革开放后,仍然以户籍归属(城市或农村)为标准划分居民收入、确定缴费标准,这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措施,也违背了社会保障公平性的原则。二是城居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没有在同一时间归口大社保,势必会出现多头管理现象:城乡医疗保险与新出台的城乡养老保险所涵盖的参保对象属于同一交集群体,参保信息相同,缴费期限相同(都在每年的年底前两个月),缴费方式相同(一年一次),甚至连社区和乡镇经办第1页共3页社保手续的工作人员也为同一人群。这种多头管理势必带来负面影响,如数据的重复采集、劳动工作量的增加以及信息传递的延误。三是城乡居民思想认识的层次不同,相关部门对医疗保险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城乡居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率较低;参保率的高低又会直接影响基金规模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存在的意义。如《XX县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告知书》中就对参保待遇作出过明确规定,包括住院最高报销限额、对参保人员符合生育补偿、无他方责任的意外伤害等,但这些政策依然需要广泛宣传,才能做到家喻户晓。四是报销比例的大幅度增长而参保率却在下降,这样势必造成基金后续支撑乏力,甚至出现严重疲软。据XX省有关部门统计,XX市南湖区20XX年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亏损758.59万元。这样的结果会严重影响到城乡医疗改革的发展,致使医疗保障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出现断炊现象。另外,城乡居民医保与城镇职工医保之间仍存在重复参保、重复报销等问题,社保资金的使用效益严重下降,造成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2探索建立新型城乡医疗保险统筹模式的新思路城居医保和新农合是我国医保建设的基础制度。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医疗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出现的矛盾,可以偿试建立新型城乡医疗保险统筹模式:(1)由国家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并颁发能很好适应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发展的《管理办法》,并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订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办法》和《细则》在出台前,必须充分考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或矛盾,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和办法。(2)探索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纳入整个大社保范畴,并与单位职工医保进行统一管理的新途径。要实现城乡一体化,要打破城乡壁垒,就得跳出区域圈子,打破各种人为限制,实现制度标准的统一。应设置不同缴费水平和报销比例的医保产品,由参保人员自己考虑,自由选择,从而满足不同收入人群多样性的医疗保障需求。(3)无论是制订新的医保政策或者对现行医保制度进行修改,都应充分考虑基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适当降低门诊费用的报销比例,将那些尚未纳入报销范围的诸多乙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