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课程分析:高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特殊时期,科学理论的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框题,正是正对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判断标准,剖析生活中的事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明确生活的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框内容共二目,包括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两个问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客观存在的反应,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和规律和目的的统一,而不是哪一个人的凭空设想。只有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当作最高的价值标准,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也只有坚定不移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才能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当作自己行为选择的标准。本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学情分析:在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折页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涌现了大批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特点的先进模范人物,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活生生的身边人、身边事。高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哲学常识的大多数内容,基本掌握了唯物论、辩证法的科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基本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了解了古今中外大量典型人物的事例,所以,应该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本知识。学习目标:能够识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理解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设计理念: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改变过去旧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本矿体的教学中,力求通过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用心爱心专心真正变成课堂的主角,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争取“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教学流程: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意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及其关系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必然接触到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要不断对事物进行判断和选择。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形成事实判断,对事物的属性和功能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形成价值判断。下列现象哪些属于事实判断,哪些属于价值判断?田野上的花开了;这些花真漂亮;这是一条狗;这是一条看家护院的好狗;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P99探究——材料向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一种是同行人的价值判断:世道太乱,梨树的主人是谁都不知道,无须太多的顾忌,可以乱摘。另一种是许衡的价值判断:“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不是自己的梨,不能乱摘。)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许衡为什么会作出上述价值选择?(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许衡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他人正当利益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观,作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马永顺是我国著名的林业劳动模范,在当林业工人的34年里,共砍树3万多棵。退休后,他又带领全家人共栽树5000多棵,以此“向大山还债”。马永顺从伐木功臣变为造林英雄朱镕基赞扬他“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时,你是砍树的模范;当生态失去平衡时,你又是栽树的模范”。为什么马永顺砍树时能成为伐木功臣,栽树时又能成为造林英雄?(建国初期,国家建设需要木材,马永顺砍树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现在生态失去平衡,马永顺植树造林是正确的价值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