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设计思想】运用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来设计本课。主要运用了探究中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并能够针对不同版本的词进行鉴赏。【教材分析】本文是必修二“历史的回声”这一板块的一首宋词。苏轼的作品,以前学过《赤壁赋》,所以学生对苏轼诗文风格都有所了解。关于词的知识,学生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上,这首宋词重在从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和诗的意境,并总结“江月”这个诗词中的传统意象。【学情分析】刚入高中半年的学生,他们对词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从意象中感受作者烘托出来的意境是一难点。【教学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2.理解词人的感受,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例如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从意象中感受意境。2.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感受。【教学策略与手段】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对比阅读教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程序】导入(播放音乐《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英雄已去,青山犹在,引来无数文人到此缅怀。北宋一代文豪游于赤壁之下,写下了著名的“两赋一词”,这个人是——生:苏轼师:我们学过他的哪些作品?生:《赤壁赋》师:《赤壁赋》是“两赋一词”中的《前赤壁赋》,下面我们就看看同一时期、同一地点,苏轼是如何写这首词的?(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讲解:“念奴娇”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曲调,“赤壁怀古”是题目,介绍了这首词的内容)(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诵。)一.赏景思考:上阕写了哪些景色?PPT显示大江东去[总写]乱世穿空(三国周郎)赤壁惊涛拍岸江山如画卷起千堆雪讲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场景,远景“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小场景,近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仰视→俯视,形状→颜色诗歌在口口相传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人为的改动。这是另外一个版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PPT显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乱石崩云乱石穿空惊涛裂岸惊涛拍岸问题:说一说改动之处你喜欢哪个?为什么?(针对讨论进行评价,言之有理即可)二.怀古思考:如何塑造青年周瑜的形象的?PPT显示小乔初嫁周瑜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早生华发壮志未酬讲解: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赤壁之战时,周瑜已经结婚十年了,此时的小乔已是“老乔”,为什么用“初”呢?(突出周瑜年轻,英雄气概,雄姿不减当年)2.“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手拿羽扇,头戴纶巾,是古代儒将的装束。可以表现出周瑜的从容闲雅,风度翩翩。下阕在另外一个版本中是这样的:PPT显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樯橹强虏人生如梦人间如梦问题:说说哪个好,你喜欢哪个?(学生思考,作答)[活动体验]有人认为“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情绪,你怎么看?(小组讨论)明确:有的人说:“人间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感慨,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间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也有人说:“人间如梦”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解自慰之词,但他并不想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三.江月之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苏轼《满庭芳》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赤壁赋》总结:江月生命岁月永恒的象征结束语:以前跟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