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灵武市第四中学教学设计课题: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科目:物理教学对象:八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马彩霞备课组成员:马彩霞一、教材分析本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是在学习了《浮力》,知道浮力的产生及其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是如何改变浮力或重力,来实现浮沉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我身边,初步学会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较扎实,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刚学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知识面广,学习习惯较好,自学能力较强。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应用实验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随着实验的总结、拓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正常思维潜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搜集整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知识要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从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诸方面的应用)。五、教学用具希沃白板课件、开水、茶叶、茶杯、水、橡皮泥、烧杯六、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在泡茶过程中茶叶的状态思考老师所提的问题。从生活中找出物理现象更容易理解提出问题:为什么各个茶叶的状态不一样呢?引出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授课活动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演示实验:让一位学生演示泡茶的过程,并提出问题:1,泡茶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茶叶有几种状态?2,泡茶的过程中每个茶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2、进行受力分析四种状态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但他们的受力情况又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分别作出这四中情况的受力情况3.参照前面的受力方法,带领学生分析总结出上浮、悬浮下沉和漂浮这四状态的条件。采用色差图的形式给出力表示浮沉条件的形式4、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改变盐水的密度时,鸡蛋在盐水中的运动情况,并回答问题1,鸡蛋的位置发生了那些变化?2,鸡蛋自身的密度变了吗?什么物体的密度在变化?观察实验过程,分组讨论并思考该问题。让个别学生上黑板操作进行受力分析,其他学生在联系本上画出受力分析图,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受力对比,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G上浮F浮=G悬浮F浮G悬浮明确:浮力和重力的合力决定着物体的浮沉。积极参与活动并回答问题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用常见的生活现象做实验,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电子白板的操作能力可以锻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色差图呈现问题的答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视频可以提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能力研究条件: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重力和和浮力。浮力:F浮=ρ液gV排重力:G=ρ物gV物V排=V物采用图片遮挡板呈现答案5、总结表示物体浮沉条件的两种方法采用设置图片的上下层的小游戏让学生总结二、应用1,实验橡皮泥的密度比水大,将同样大小的两块橡皮泥,一块做成瓢状的,另一块直接放入水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由以上实验就可以得出船的相关内容,那么船的工作原理和排水量又是怎么定义的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