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多视角转换,赋予老旧素材新鲜感面对中考作文题,一番搜肠刮肚之后未必会文思泉涌。此时,文章素材依旧,立意依旧,结构依旧。该如何写出一篇耳目一新的佳作呢?倘若在文题允许的情况下,巧妙地变换一下文章的视角,将文章的行文稍作包装,文章就会格外引人注目,从而受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何转换文章视角呢?一、物的视角即文章以动物、植物或物品的眼光来描写人物,叙述事件,评判事件行为。例如:《赤兔之死》二、概念拟人化即将某一抽象的概念拟人化,并以拟人化的概念,为叙述视角来描述故事。如:2001年高考作文就有不少学生将“诚信”人格化,借以表现世间的诚信现象。例如:《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三、特殊人物的视角即特殊的人物(如:名人、外星人)为叙述视角。例如:《小重山》后的选择四、多视角切入即文章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叙述视角,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叙述同一件事或表现同一个主题,围绕同一个话题,选择多个视角或前后对比,两两衬托,凸显主题,或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话题的不同侧面,见仁见智。例如:《“创新”会议纪要》就腐败的主题对同一个事情的不同看法,不同视觉。小结总之,变换一下叙述视角,最大的优势是使文章达到“陌生化”的效果。即以陌生的眼光去看待熟悉的人或事,造成一种新鲜感,使叙述不落入俗套,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嫦娥奔月与玉兔的故事》用玉兔的视觉陪伴嫦娥身边,看尽世间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