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黄河教学设计(一)-2--2--2-情景导入黄河-3--3--3-黄河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渤海巴颜喀拉山黄河基本概况-4--4--4-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中游上游下游黄河基本概况-5--5--5-黄河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汾河渭河黄河基本概况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6--6--6-黄河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青川甘宁内蒙古,山西陕西豫与鲁黄河基本概况-7--7--7-青藏高原黄河流经的地形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河基本概况-8--8--8-黄河经过哪些干湿地区?-9--9--9-巩固练习学习黄河基本概况巴颜喀拉青藏黄土内蒙古河口桃花峪汾华北渤渭-10--10--10-5.黄河流域——中华民族发祥地3.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2.奉献了丰富的灌溉水源4.奉献了丰富的旅游资源1.塑造塑造了了宁夏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贡献篇-11--11--11-黄河的奉献-12--12--12-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流域——贡献篇-13--13--13-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之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贡献篇-14--14--14-河套平原宁夏平原黄河的奉献-15--15--15-“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贡献篇-16--16--16-华北平原---又名黄淮海平原,是黄河、淮河和海河三大河流的冲积平原,而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17--17--17-黄河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引黄灌溉工程贡献篇-18--18--18-贡献篇-19--19--19-龙羊峡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黄河的奉献新中国成立后,对黄河水能实行梯级开发并已陆续在上中游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20--20--20-黄河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谓为壮观。贡献篇-21--21--21-中华文明发祥地中华文明发祥地塑造平原塑造平原灌溉水源灌溉水源水能丰富水能丰富旅游资源旅游资源黄河的奉献-22--22--22-忧患与治理水土流失地上河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23--23--23-忧患与治理合作学习:探究内容:结合图片材料小组探究黄河各河段的忧患与治理探究思路:小组探究黄河上、中、下游不同河段1、问题是什么?2、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哪些?3、治理的措施。活动要求:在小组内进行的交流、探讨、归纳,然后面向全体学生展示。(每组选择一个问题重点展示)-24--24--24-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过度耕作、过度放牧-25--25--25-治理上游荒漠化:植树种草合理放牧-26--26--26-黄河婉延于黄土高原上中游多泥沙,水土流失严重-27--27--27-黄河深切黄土高原-28--28--28-自然原因:(1)地形起伏大,多沟壑,坡度大,泥土易随水流水;(2)黄土土质疏松,遇水发生湿陷;(3)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强;(4)植被不良,保持水土能力差;人为原因:(1)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轮荒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采矿、建设过程中造成植被破坏严重;(2)人类活动破坏原来稳定的地形;(3)采矿、建设中废渣弃土没有妥善处理,成为水土流失新的物质源;-29--29--29-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30--30--30-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泛滥-31--31--31-地上河流速缓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地上河-32--32--32-地上河的形成过程示意图-33--33--33-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地上河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图中游下游-34--34--34-“痛苦的记忆”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0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35--35--35-治理下游水患:加固堤坝冲沙疏通河道小浪底冲沙一年一度的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通过人为制造的“洪水”冲刷河道,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遏制河床抬高-36--36--36-桃花峪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