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VIP免费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_第1页
1/26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_第2页
2/26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_第3页
3/26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地区布下了水雷,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金汤。然而德国的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致使英军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原来,德军早已掌握了该地区一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而这一点恰好被英军将领忽略了。德国潜艇神秘出入地中海的原因是什么?二战轶事哥伦布第一次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的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只用了22天,为什么?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地流动,叫做洋流。2、影响因素盛行风是主要动力,其次有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3、分类分类按水温按成因暖流寒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高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低低纬流向高纬高纬流向低纬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盛行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风力和密度差异思考:(1)观察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两个海区洋流运动方向有什么差异?为什么?(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南半球呢?(3)在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4、洋流分布规律90°90°60°60°30°30°0°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逆时针方向西风漂流季风洋流,夏顺冬逆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海区洋流分布规律热带、副热带海区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南纬40°S附近海域北印度洋海区澳大利亚西欧对气候的影响降温减湿增温增湿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沿岸盛行上升流的海域,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世界四大渔场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北冰洋南下冷水北大西洋暖流日本暖流上升补偿流千岛寒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纽芬兰渔场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墨西哥湾石油污染扩大污染范围,加快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对航海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快,逆洋流航行慢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秘鲁沿岸的暴雨和洪水非洲的干旱印尼的森林大火澳大利亚的干旱厄尔尼诺现象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概念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对海洋生物对航海对海洋环境洋流分类洋流是海洋热量的“输送带”,是沿岸环境的“调节器”。回答1~2题。1.下列海区中,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A.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B.北半球中高纬海区C.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D.冬季北印度洋海区A2.下列寒流中,对大陆沿岸荒漠的形成都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A.拉布拉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B.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千岛寒流C.千岛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D.西澳大利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D读图,回答3~4题。3.若AB线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是()①风海流②暖流③寒流④补偿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若AB线为30°纬线,且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则丙洋流的名称分别是()A.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B.日本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C.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D.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AD40°ABcabd海陆陆5、读图回答:(1)在图中线段处用箭头标注洋流的流向。(2)假设图中海洋是太平洋,则洋流名称为:a()b()23°26′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3)假设A处有一油轮出现石油泄露,B处海域海水可能受到污染,原因是()。(4)从成因来讲,c是受()吹拂形成的,d是在()吹拂下形成的。(5)在图右侧的相应位置标出信风带和盛行西风带。通过a、c、西风东北信风40°ABcabd海陆陆23°26′b洋流带到B海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