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理论基础:根据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也就是说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角色。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学习架设一个合适的平台。所以我们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时接受过法律方面的学习,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对于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法律知识易于接受。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又扮演消费者的角色,家人或自己都可能有消费权益遭受侵害的经历,这种切身体验会激发他们的维权愿望,为学好本节课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但由于学生对具体的消费法律知识了解较少往往存在一些消费认识误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识误区及时矫正。三、教材内容:1、地位和作用本框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一下册第七课第二节的第三框,涉及有关生活消费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关系。同时又是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的主要内容,这是是本课思想教育的落脚点之一。另外,该框内容与高一新教材《经济生活》的第一课《生活与消费》密切联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修内容。2、内在结构本框内容是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展开的。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只对自己有利?二是消费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三是消费者如何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明确消费者各项主要合法权利,懂得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学难点】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根据教参的分析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我国消费者各项主要合法权利作为教学重点,再把侵权后解决途径作为次重点,使学生明白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教学难点:确定为分析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4、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识别消费者权益的主要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寻找权益受损后的解决途径;(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武器,同多种违法经营活动作斗争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坚持消费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的和谐美,加强社会责任感。四、教法与学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我们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在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案例+讨论”——“探究+自主”——“课内+课外”。教法固然重要,而学法更加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具体包括“预学—议学—导学—实践”四个环节。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预习、讨论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另外,根据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做好相关课件。以上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将会渗透在以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中。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智慧竞答活动,拉开序幕,活跃气氛(导入3分钟)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当中,每天的吃、穿、住、行、用都离不开消费,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健康、科学的消费?国家在保护公民的消费权利方面都又有哪些保护性规定?特别是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又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和学习的话题。(学生活动)(pk赛一):请班长和政治科代表把全班分成两组,两组成员先为自己组取名,如必胜队、公牛队等。然后选择分值为:1000分、1500分、2000分、2500分的题目。题目是围绕消费基本知识,如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拨打什么电话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把两组学生的分数写在黑板的一角。投影多媒体幻灯片:设计意图:以知识竞赛游戏的形式作为切入点,创建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名有利于营造团结竞争的氛围,展示其分数比较直观,使比赛结果一目了然。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情境,为新课教学作了有力的铺垫。(二)、设计情景、层层深入、剖析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重点25分钟,教学难点13分钟)1、借助多媒体展示2008年食品安全事例等,引出教材内容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