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第三章《物态变化》能力提升训练题(一)编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北京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2.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A.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B.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3.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的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A.使用时更加方便B.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后能表示该物体的温度C.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D.使玻璃泡内的体积有微小变化时就能使细管内的液柱高度发生明显的变化4.体温计能准确到0.1℃,普通温度计只能准确到1℃,这是因为()A.体温计比普通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小,玻璃管的内径大得多B.体温计比普通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小,玻璃管的内径小得多C.体温计比普通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大,玻璃管的内径小得多D.体温计比普通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大,玻璃管的内径大得多5.如图所示,某同学因为好奇,将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其结果是()A.体温计示数仍为37℃B.体温计中水银柱液面降到35℃C.体温计中水银柱液面降到35℃以下,无法读出示数D.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损坏6.两支经过消毒后没有把水银甩下去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直接用来先后测量体温是36.8℃和39.5℃的两个病人的体温,则最后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A.36.8℃、39.5℃B.38℃、39.5℃C.39.5℃、39.5℃D.38℃、38℃7.“翻砂”是将熔化好的铁水、铝水或铜水等倒到一个模具里,塑造成所需要的形状。能正确反映“翻砂”过程的物态变化的图象是()8.冰雕艺术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为了防止冰雕熔化,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降到足够低,但是每多降温1℃,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的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A.5℃B.1℃C.-10℃D.-5℃9.在寒冷的北方,池塘冰面上的空气温度为-10℃。在下述几种情况中,温度恰为0℃的是()A.冰层的上表面B.冰层的下表面C.冰层下面所有的水D.除了冰层上表面以外的冰10.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时,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多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11.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下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12.据报道,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在钢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紧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钢罐接牢了。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原因是()A.铝膜和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焊牢了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它们压牢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13.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体温计的分度值是,示数是℃。14.有下列物质:①铜,②玻璃,③冰,④海波,⑤松香,⑥蜡。请根据它们的熔化特征将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填序号),其特征为;另一类是(填序号),其特征为。15.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时开始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时,熔化才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此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选填“吸热”或“不吸热”)。16.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是min。17.冬天下雪后,当屋顶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时,我们常看到屋檐背阴处挂着一根根粗细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