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新课导入新课导入三百多年前,英国有一个青年,名叫艾萨克·牛顿,他是研究物理的。牛顿非常善于思考,常常对一些很平常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有一天,他正坐在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熟苹果掉下来,砸到他的头上。他摸了摸被砸痛的地方,这时,牛顿就想到一个问题:当把球抛向空中时,它为什么不一直向上升去,而总是向下落呢?牛顿捡起苹果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是不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起作用,把苹果拉向地面呢?过了很久,牛顿终于解答了这个问题,并由此推算出一个公式,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俗话说得好:“打破沙锅问到底。”它告诉我们: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的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要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发现真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目标导学目标导学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诞生、洗澡、机械、玫瑰、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重点)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重点)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难点)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作家名片:叶永烈,1940年生,浙江温州人。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2002年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主要作品:《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和蒋介石》《星条旗下的中国人》《胡乔木传》《马思聪传》等。人物简介人物简介华罗庚(1910—1985),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金坛人。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推广应用优选法和统筹法。重点字词重点字词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笔顺学习吧!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无独有偶: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词语解释词语解释通读课文通读课文1、想一想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想一想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件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第三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人物发现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找到真理仔细读读三个故事,在书上画出表格该填写的词句:谢皮罗教授洗澡水的漩涡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为什么?反复试验研究漩涡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是什么?会不会?有什么?什么样?许多试验终于制成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什么关系?百思不得其解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结合三件事例理解下面的句子: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