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杨庙镇中心学校孙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0~91页“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情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能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丰富对“几分之一”内涵的认识。教学难点:能正确对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教学用具:不同形状的纸片、彩笔、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路上也遇到了一个需要用数来解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吧。六个梨子、两个苹果、一个月饼如何分给孙悟空和猪八戒呢?请同学们帮他们分一分。生:每人分得了三个梨子,一个苹果。师: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揭示,像这样每份分得一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师:可是月饼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他们俩吗?如何分?用老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来表示月饼,你会怎么分呢?动手折一折吧。学生动手操作。师:把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多少呢?那半个月饼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学生思考。教师揭示:可以用像1/2这样的数来表示。知道1/2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今天这节课啊,咱们就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2、通过1/2,认识分数师:同学们用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了半个月饼,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1/2块月饼的?教师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是如何得到1/2的。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它们能不能也能用1/2来表示呢?为什么?生:不能,因为没有平均分。师:看图形能不能用1/2来表示,关键是看什么?生:平均分。师:不错,我们一定要把物体平均分。大家看老师刚才是怎样写的?(先写一横,再写2,最后写1.)师:观察的真仔细,下面请大家拿出手来书写一遍。你们会读吗?读作:二分之一。师:请大家结合图片,想一想,1/2中的“—”、“2”、“1”分别表示什么?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生:“—”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2份,1表示2份中的1份。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经过研究我们明白,“—”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1表示2份中的1份。像1/2,1/3,1/5...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那么分数的每一部分也有它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它们吧。介绍分子、分数线、分母。学生两人一组,选择一个分数,互相说一说分子、分数线、分母。3、动手实践,认识1/4师: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一样大的正方形纸片,请同学们折出这张纸片的1/4,并用彩笔把它的1/4用斜线涂上阴影。学生动手操作。师:下面请同学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选出三种不同的折法展示)提问:为什么他们的折法不同,却都得到了1/4呢?师:在大家动手操作中我们知道了几分之一的意义就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份之一。4、再现情境,比较大小。故事引出问题: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继续给大家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大月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月饼了吗?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俩谁吃得多,为什么?我们用纸片来验证一下。小结:原来分数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1份要大,所以1/2>1/4。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分数,请你比较一下这个分数与1/4的大小。师:通过上面的练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师:我们发现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那一份就越小。5、练习师: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究竟学得怎样?出示练习题。6、介绍生活中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