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文化经典研读》)高二语文总结课关键词:文化归一“善”主讲人:南雅中学曾朝晖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的构成与特点•1、以儒、道、佛思想为要素•儒:处世以“仁”、治国以“礼”•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佛:四大皆空,轮回、报应一、宏观把握深入探究•历代文人士子中,总有一些人将儒道佛三种思想集与一身,如李白、苏轼等;或者说,他们中大部分人前半生从儒,后半生从道或从佛。为什么?由此,你能否从中约略窥见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点或是共同点?善•儒:•人之初,性本善;大善若水;•——善待他人•道:•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善待自然•佛:•善恶有报;善哉,善哉•——善待苍生(生灵)•——领悟了中华文化精髓,并将其根植于自己的灵魂,落实于处事与为人之中,无论从儒,从道还是从佛,我们就不至于损人利己、巧取豪夺、贪赃枉法、杀人越货,从而误入歧途。生而为人,如若远离了“善”,我们的躯体与灵魂将皈依何处?又将隶属何方?•2、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融合•宋以前,以汉民族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元朝开始,以游牧民族为核心的草原文化二、本质探究•中华文化精神的内核核心精神之一:强烈的人文精神•《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孝经》天地之性,人为贵。•孔子:朝闻道,夕可死焉。•孟子:舍生而取义•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文精神”的含义是什么?•人文精神是指带有普遍性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的生存境遇和心灵世界的主动关切,是以人为本的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基本的人生态度。•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人文精神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外化形式。•包含三个元素,即人性,主要精神就是尊重人,尤其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价值;理性,以科学的意义来说,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能够思考真理,追求真理;超越性,以宗教的意义来说,人是有灵魂的,可以追问、追求生命的意义。从某方面而言,它叙述了人们在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不因前路迷茫而退却,追求真理,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核心精神之二:尚群的文化。•《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荀子:群居和一。•敬业乐群“群”,就是公。小到家庭,达到国家、民族都是群。核心精神之三:尚和的文化。•《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论语》有云: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庸》:至中和。•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