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小学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应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即授之以“渔”,这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基础上,为了培养有独立学习能力、思维敏捷、反应灵活的学生,我结合自己的实验课题努力做到摆正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地位,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获取知识。二、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不能让学生学死知识。三、让学生在方法中独立探索。做任何事情,掌握了方法,才能顺利地完成。在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如同给学生铺垫一条学习道路。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发挥“能量”的环境。学生们积极地钻研、理解教材内容,主动地探索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让学生在启发中创新。在课堂教学,设计一些开放性、生成性强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伴随着事物的发展和问题生成而不断创新。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化解为一个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提出和对问题的思考,逐步获得对问题的正确认识,从而达到通过问题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探索,独立地思考,大胆地创想,热烈地讨论,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