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喜不喜欢老师,你都要认真听课!要想学习好,高效听课是关键。我们的老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每一堂课所讲的都浓缩了他们的“知识精华”“考点精华”,以及“人生精华”。可以说,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走的是一条最便捷的认知道路。因此,如果我们因挑剔老师而不听他们的课,那最终受到损失的就是我们自己。在一次全校的教学研讨会上,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当代的中学生给予了一番评价,他是这样说的:“现在的学生,两个字:挑剔。”话音未落,会议室里顿时沸腾起来,许多老师连连点头,表示极为赞同老教师的话。有几位老师还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讲述他们班上出现的一些情况或者自己的亲身“遭遇”。“班上一位年近50的政治老师一上课,班里就会出现怪动静,还有的学生故做'痛苦状’,惹得同学们一片哄笑。原来,这位老师平时不注重修饰,大量白发夹杂在黑发中,显得有些苍老。同时,由于她穿着有点邋遢,班上一些同学不喜欢她,听课时也心不在焉,还私下黑老师起绰号'苦菜花’。”“我上课的时候,有些同学总是低着头,面无表情,不看你,也不回应你,搞得课堂像是'一潭死水’。”“我的班上一些学上为了与老师对抗,表现特立独行的个性,专门与一些老师对着干,课不听,作业不写,有时甚至当堂与老师较劲儿,给老师们留下了恶劣的印象。”其实,在从教的过程中,类似的情况我也碰到过。在我当班主任时,有的任课老师就来向我反映,说他们的课上总有个别同学与他们“对着干”。这些同学常常用一副挑剔的眼光对待他们,认为他们讲课表情不好、动作不准、知识不够丰富,等等。同学们的挑剔程度,我也曾见识过:记的一次期中考试之后,我召集,班委共同分析半个学期以来班级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班级成绩时,有个班委谈到了班上老师有关情况:“咱们办的××老师,和其他老师相比,水平有限,一节课就是分析例题,不会总结归类,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不愿听他的课。”听了这位同学的话,我又询问了其他班委:“他的观点大家都认同吗?”大家纷纷点头,另有一位同学补充道:“他的教学水平怎么样,从咱们班的考试成绩就可以反映出来。”请仔细审视一下自己,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举动呢:喜欢对老师指指点点,大到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小到老师们的穿着打扮?如果你的答案为“是”,那么你是否曾想过这样做的后果?由于对老师不认可,导致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冒”,最终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一位同学就曾深有感触地说:“初中时,我因不喜欢老师的长相、教训同学的方式,经常跟这位老师对着干,上课时要么低着头打瞌睡,要么嘀嘀咕咕地点评老师的教学方法,结果中考没考上重点高中,只能在一所普通高中就读。升入高中后,我再也不敢以貌取师了,因为那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另一位同学也自述道:“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外号'吐沫大王’,只要一开口,'标点符号’就满天飞,坐在前排的同学经常遭殃。我很厌烦他,上他的课一般都不怎么听,有时也就听几分钟。结果,原本成绩还不错的数学,中考竟落得不及格。”从这两位同学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点:对老师的挑剔,不但极大地影响着每一位同学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会影响自己对知识的接受与吸收,并常常因此而出现偏科现象。在教学之余,我也对学生心里进行了长期研究。研究发现: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成绩好坏,与他们是否喜欢教这门科目的教师有很大的关系。说到这里,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在课堂上,到底谁才是最重要的?估计大部分人会回答:老师。错了,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听课的同学。中学生的知识主要是从老师身上获取,老师是辅助同学们学习成功的重要外因。课堂上你不好好听课,老师的水平再高,也不一定会对你有帮助;认真听课,即便老师的水平较差,你也能有所收获。一位在北大上学的同学在回母校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曾告诫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对老师有抵触情绪。他说:“因为老师的关系,你可能会越来越讨厌某一科,如果察觉到了这种倾向,要立刻排除这种心理。老师也许并不让你喜欢,但如果这样使得成绩下降就得不偿失了。”这位同学说得很对。要知道,学科不可以自由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