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小寨学校杨金丽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叶圣陶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长期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因此,对小学生来讲,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作为我们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当然,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工作,该如何做好这件工作呢?我结合本人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让学生认识好习惯的重要性从关键期抓起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对学生进行“自觉排好路队”、“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眼保健操”等教育时,我总是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又会怎么样?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当然,在说理中,教师也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如有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可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学习用品。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不乱吃零食的意义,从而很乐意地、主动地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良好地习惯。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生动形像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点滴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学生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习惯。如:读写姿势要做到三个一,“一寸”、“一尺”和“一拳”;路队、集会要做到三个字“静、齐、快”;课堂上专心听讲,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教育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新习惯,这样的指导,给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看谁的小树长的直”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三、典型示范带领整体提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小学生好胜性强,好模仿的特点,积极为他们树立榜样。首先得要求我们自己作出表率,以自己的良好师德给学生树立榜样。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班级中评选出做得好的学生为示范员,为全体学生作出榜样。教师及优秀学生的一言一行在广大学生中起了很好的示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