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20使用时间:2010.11编写人:卢海军审核人:负责人: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4.5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21-122页,规范完成学案预习自学内容。2.对照课本探究实验,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案。组长负责,展示结果。【学习目标】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表现和微观本质,认识到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总质量没有增减。3.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和解释某些现象。【重点、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微观本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预习自学】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了和,然后这些原子进行重新组合,生成了和,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分别生成了和。在这个过程中,氢、氧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被分解水的质量(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之和。【合作探究】实验一:P1211.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提示:实验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还要知道如何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确定你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及结论:称取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记录数据称取反应后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记录数据实验二:2.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提示:尤其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要注意不要让气体逸出或进入,保证实验密闭、顺利进行。确定你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及结论:称取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记录数据称取反应后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记录数据我的结论: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律内容:2.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⑴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它是指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畴。⑵生成物的总质量应包括全部生成物(包括沉淀或气体)的质量。⑶“参加反应的物质”是指反应过程中已经消耗了的反应物,如果某些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有剩余,则剩余的部分质量不能计入守恒关系中。⑷“反应生成的物质”仅指该反应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质量,与此物质在反应之前已经存在的量无关。【讨论与交流】结合课本P123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比原来大,这违反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水蒸发后液体质量变少,这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吗?为什么?3.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出,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五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当堂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2L水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2XY2+Y2=2Z的反应中,Z的化学式是()A.X2YB.X2Y3C.XY2D.XY33.R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2CO2+4H2O,则有关R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只含有碳、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D.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22845反应后质量/g待测24014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5.黑火药的爆炸原理可用下式表示:2KNO3+3C+S=K2S+N2+3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是()A.COB.CO2C.NOD.SO2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20使用时间:2010.11编写人:卢海军审核人:负责人:班级: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