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4页,考试用时60分钟,满分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右图是在我国发现的全世界最为著名的晚期直立人,他们是A.元谋人Xkb1.com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据史书记载,周朝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时,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圭状送给叔虞说:“用这个分封你。”后来周成王言出必行,将叔虞封在了”唐”这个地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从中可见西周实行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3.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推广铁器和牛耕。下列哪一农具的使用,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A.骨耜B.青铜铲C.铁镰刀D.铁犁铧4.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根据右图,我们可以研究的历史事件是A.西周分封B.春秋五霸C.战国七雄D.秦灭六国5.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罢兵归田B.释放奴婢C.承认土地私有D.迁都洛阳6.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已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物是A.老子B.庄子C.孟子D.孔子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制定了严酷的刑罚,这些措施的思想来源是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8.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字形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这种字体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加以推广开始于A.商朝B.秦朝C.西周D.汉朝9.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反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A.绿林起义B.赤眉起义C.陈胜、吴广起义D.黄巾起义10.汉武帝把各地学者召集到长安,询问治国方略。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的政策是A.焚书坑儒,钳制思想B.整顿吏治,以德化民C.行推恩令,加强集权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为改变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汉武帝提拔身边的侍从、宦官参与谋划军国大事、发布诏令,成为实际掌权的A.“中朝”B.“内朝”C.“外朝”D.“上朝”12.“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对汉通西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B.蔡伦C.卫青D.霍去病13.“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A.新疆行省的设置B.西域都护的设置C.澎湖巡检司的设置D.宣政院的设置14.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对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起了促进作用的是A.火药B.造纸术C.印刷术D.指南针15.王敏同学对商鞅变法很感兴趣,如果要作进一步了解,课后可以查阅的历史名著是A.《春秋》B.《诗经》C.《史记》D.《道德经》16.三国鼎立局面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三国中不包括下列哪个政权A.魏B.蜀C.晋D.吴1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B.南方生产经验丰富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南方生产工具先进18.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人口达百万,在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A.建康B.洛阳C.长安D.成都19.《资治通鉴》记载: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原文大意:孝文帝决心改变鲜卑族风俗,召见群臣。……孝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材料反映的改革措施是A.与汉人通婚B.改穿汉服C.采用汉姓D.学习汉语20.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下列几组朝代中基本并存的一组是A.西周与东周B.西汉与东汉C.西晋与东晋D.南朝与北朝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二、非选择题:(30分)21.辨析改错:(判断下列每题标有着重号的内容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