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一、位置和范围—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1、位置与范围(1)经纬度位置:主要部分50ºE–80ºE,40ºN--50ºN。(2)海陆位置: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西起里海,东与中国为邻,北接俄罗斯,南与伊朗、阿富汗毗连。(3)包括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2、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即成为各民族迁徙、征战和融合之地,也是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东起我国长安(今西安),经中亚,西抵欧洲黑海、地中海沿岸。“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区:现在中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北疆线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通,在中国太平洋沿岸的连云港,经中亚,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间架起了“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铁路图二、自然区域特征1、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1)特征:中亚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2)分布: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地势高峻.海拔5000米左右,以高山气候为主,多山地冰川和高山湖泊、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东部:天山山脉山体高大,绵延到我国新疆境内;西部: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北部:为丘陵(哈萨克丘陵);2、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1)特征:中亚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2)分布: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西南部的卡拉库姆沙漠为世界著名的大沙漠之一。3、内流河湖(1)水系水文特征:中亚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咸水湖),大部分地区为内流区或无流区,地表径流少,河水流量小。(2)著名的河流:①额尔齐斯河(外流河)、②锡尔河、③阿姆河、④伊犁河等。(3)著名的湖泊:①里海、②咸海、③巴尔喀什湖。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湖。(4)“咸海”的变化:咸海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原来是重要的渔业基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水灌溉土地,种植棉花。棉花产量成倍增长,流入咸海的水量却日趋减少。加上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水面逐渐缩小,水中盐度越来越大,目前咸海的盐度比大西洋高出4倍,鱼类基本绝迹。由于咸海水面逐渐缩小,它已丧失了调节气候的功能。近年,咸海一带的气候越来越恶劣,夏季更热,冬季更冷,一年到头,狂风不止,滩地上空盐粒飞舞(被称为“白风暴”),对人体健康和农田危害很大。据科学家估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咸海将从地球上消失。原因: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人为原因: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土地,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也增多,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危害:使周围地区的气候变得更加恶劣,生态环境恶化;湖泊含盐量不断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加剧周围地区土壤盐碱化。三、人文区域特征1、畜牧业和灌溉农业(1)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本区农业的特色,有分布面积广大的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①中部和南部的畜牧业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本区降水稀少,温带荒漠、草原面积广大,中部和南部牧场辽阔。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②北部和西部平原的耕作业以小麦为主:耕地面积广大,为发展种植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由于气候干旱,农业主要分布在降水比较多的北哈萨克和灌溉条件比较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北哈萨克地势较高,且受北冰洋和大西洋影响,降水相对较多,是中亚耕作条件最好的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黑燕麦、荞麦等谷物和马铃薯,其中以小麦为主。③中部和南部的沿河湖灌溉农业以棉花最著名中部和南部的河流、湖泊较多,在河流流经的地区和湖泊周围发展了灌溉农业。灌溉区的农作物主要有棉花、小麦、水稻、玉米、甜菜等。(2)灌溉农业对环境的影响由于长期灌溉,导致一些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过量引用河流水,使湖泊面积缩小。这些环境问题制约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依据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亚距海远,深居亚欧大陆内部,降水少,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