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VIP免费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_第1页
1/2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_第2页
2/2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从化市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阮秀霞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环节,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主要不是简单看学生读了多少文章,用了多少时间,而是看学生对阅读问题和语言问题的思考和敏锐感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问题的发现是思维的第一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创设提问情境,让学生敢问。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不懂的问题,但是很多学生不敢问,怕老师不答理,怕同学笑话自己笨,胆小怕羞怕麻烦。这很不好,问题会越积越多,思想没有敞开,求索追求的学习理念没有形成,久而久之问题成堆学习垮下去了。有的学生学习上很活跃,他们深入思考穷追疑难,积极设疑勇于提问,他们只有对知识的追求,没有考虑到怕羞怕笑,他们有一种良好的心里状态。对前一种学生我们要立足引导和鼓励,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多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多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慢慢想问敢问,;对后一种学生我们要多关注和指导,使他们不但敢问,还要善问深问,让他们带动不敢问的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有疑就问,有问就发,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天地。怎样创设这种情景呢?首先,我们当教师的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我们要认识到,在教学中,师生同为主体又互为客体,阅读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彼此之间要互相关爱、理解和信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其尽情发挥,也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学习,师生共同研究,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参与。也就是说,我们要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老师不要包打包唱,要师生一起唱。其次,要施行延迟判断。课堂里往往有这样情况:当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者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的手仍然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了一点问题,有些学生迫不及待地否定该学生的发言,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说,我说。”此时,发言的学生会显得浮躁不安,甚至失去自信。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叫其他学生回答,要施行延迟判断,要鼓励发言的学生将话说完说清楚,要引导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学会尊重别人,从而造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之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延迟判断,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二、及时肯定,积极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乐于提问。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肯定,积极评价。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思考方法。1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教《自相矛盾》一文时,就引导学生指出那个卖东西的人说的话矛盾在哪里,然后从这一具体的事例出发,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谈谈,我们周围及生活中有哪些自相矛盾的例子。有的学生说“我爸爸说星期天带我去公园玩,后来又说不带我去了”;有的学生说“王虎同学说什么问题也难不倒他,可是有次我问他问题,他说不知道”;有的同学说“有次我和我妈去买菜,那个卖菜人说他的菜如何如何好,可是拿过来一看有很多烂的,问他为什么?他答不出话来。”课堂十分活跃,很多不喜欢发言的学生也举起手来。我们应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要善于捕捉学生点滴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学生积极评价,使学生常常有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教师的鼓励,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催化剂和推动力,可以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问,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有新鲜感,成功感。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领悟程度不同,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往往层次不一,有的的问题有的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层,甚至有些是很幼稚的,教师都要理解学生的情感和想法,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切勿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