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兴趣的读──读活读活,就是读活书,活读书。这个“活”,其中的一个含义就是把一本语文书读活,让学生学一本开放的语文书。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活读。(一)拓展读一是“活页课文”的拓展读。我让学生做小编者,给自己选编几篇课文。篇目、题材、体裁都由学生自己决定。让学生做小作家,给语文书创作几篇课文。二是创设单元话题的拓展读。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举行“走进安徒生的童话”阅读活动,学生阅读《丑小鸭》、《快乐王子》、《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在阅读童话中,感受着一颗高贵、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学习《狼和小羊》,开展“从伊索寓言中探宝”的活动,学生从《老鹰和狐狸》中懂得做人的道理,从《守财奴》中得到“金子的价值不在于保藏,在于使用”的忠告,从《狮子和小耗子》中获得“勿因善小而不为”的劝谏;学习了《江姐》,组织了“诵读《红岩》”的活动,学生边诵读,边整理出红岩英雄谱。三是以课文带文章的拓展读。就是学一篇课文带出一篇文章。例如学习《凡卡》,带出阅读高尔基的《童年》节选;学习《赤壁之战》,带出苏轼的《赤壁怀古》。有的是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如学习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补充《藤野先生》;学习王愿坚的《三人行》,补充《七根火柴》、《党费》;学习《田忌赛马》,补充古文《增灶减灶》;学习冰心的《再寄小读者》,补充《寄小读者》、《小橘灯》;学习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补充《心田上的百合花》。有的是不同作家的同一题材。如学习巴金的《海上日出》,补充刘白羽的《泰山日出》;学习《和时间赛跑》,补充朱自清的《匆匆》;学习郭枫的《松坊溪的冬天》,补充朱自清的《春》;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补充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在拓展的时机上,根据内容和学生的需要而定,有的适宜在课前拓展读。如学习《飞夺泸定桥》,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中一次最为艰险悲壮的战斗。而学生与时代、与人物都有时空和情感的距离。为了缩短时空距离,特别是情感距离,让学生课前阅读有关长征的故事,了解长征,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的适宜在课中拓展读。如学习《鱼游到了纸上》,当学生体会看鱼与画鱼的内在联系时,适时引入《齐白石画虾》一文,丰富学生的感悟,提升学生的认识。又如《仙人掌》节选自秦牧《在那仙人掌丛生的地方》,在由花品导入人品的教学环节时,引入原文有关赞美守岛战士的一段内容阅读,引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有的适宜在课后拓展读。这样,每篇课文都是一个中心点,以此画圆,做成一个阅读平台。一学期走下来,一本书学下来,学生读了上百篇作品,收获就丰厚了。(二)把一篇课文读活读活,就是活跃读的形式,发挥各种读法的功能,让读富有活力,富有变化。在单色调的阅读形式里收获的是单色调的感受,读亦如此。丰富读法,为每一篇课文设计适合它的读法,让课文自身的魅力在生动多样的读中彰显出来。1.体会表达顺序,可用问答读有的课文在表达顺序上很有自己的特点,不要让它淹没在对内容的理解中。体会表达顺序的特点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性要求。领悟顺序,也可以设计读法,在读中实现。例如,《仙人掌》第二段,第一层写仙人掌性格坚韧。先概括说仙人掌性格坚韧,再从它不在乎生存条件、不讲究生活环境这两个方面来具体说明。教学中,我采用“问答读”引导学生感受表达层次,体会作者敬佩、赞美的感情。我说:“同学们,我们一起合作读这段话,我读的时候,会根据内容提出问题,请你们用读来回答,从读中你们体会出什么。”我读到第二句话“有水,缺水,天热,天冷,它都满不在乎”时,发问道:“不是吗,你们看,它是怎样的满不在乎呀?”学生用读书来回答:“它那翡翠似的……”我接着读“对于生活环境,似乎它从来就不讲究”,然后发问道“不信吗,你们看,它是怎样的不讲究呀?”学生又用读书来回答:“任你什么……”读后学生畅谈自己读的体会。2.理解内容、感情,采用对比读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时候,根据课文内容情感的表达特点,运用对比读,凸显特征,感悟特征,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海滨小城》第一段,生动描述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