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焦作市实验小学罗娉《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是许多教师所全力企盼的一种境界。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我们课题小组成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一.脚踏实地教方法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在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上,先教会学生看、想、说、动手的习惯。教师用课件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想,学会思考,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如:“同学们看图时要从上往下看。”“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与哪些数学知识有关?”“你会画一画,涂一涂来表达出你的意思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等等。在二三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后,设计一个活动或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来思考解决,解决不了,小组合作解决。如果还解决不了,教师引导并参与其中,帮助学生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四五六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吸引学生兴趣,从而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欲望,并将持之以恒的探究下去。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其中的规律和方法,善于举一反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二.积极投入我要学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如讲《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教师创设情境:羊村的村长在给喜洋洋、美羊羊和懒羊羊分饼。村长说:“给喜洋洋一个饼的一半即这一块吧。”美羊羊说:“我要两块。得比喜羊羊多。”村长说:“行吧?”同学们,你们猜猜,村长是怎么分的?村长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了4块,给了美羊羊2块。懒羊羊说:“我要4块,村长你得多给我一些?”村长说:“好吧。”于是,村长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给了懒羊羊4块。懒羊羊高兴极了。同学们看了以后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这里蕴含了村长什么智慧?三.评价到位促自主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课程评价的实施,课程标准作出了很具体的阐述:“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