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法律保障生活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李宁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第三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二框内容。本课的学习内容是:通过法律与道德及其他行为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结合与人们公共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法律的作用。这节课的学习旨在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义。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作用。三、学习者特征1.七年级学生虽然没有系统学习法律知识,但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2.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起法律,他们可能会更多的联想到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3.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课堂学习中他们乐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挑战未知。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课标的要求,我设计这节课的基本理念是: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学习、体验学习、以案说法。在学习诸如法律的特征、法律与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的区别等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情境分析法,鼓励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并辅之以生动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在学习法律的作用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教学,扮演者体验身份变化,学会站在不同角度和立场思考并解答问题,从而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解决矛盾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是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确立依据是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难点是法律的特征。确立依据是课程标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开场白:通过前面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的学习,我们对法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法律保障生活》。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89运用你的经验。指导学生开展词语接龙比赛。归纳学生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法律的威严与关爱。板书:法律保障生活阅读教材,分组参与词语接龙比赛。用不同词语表达对法律的感受。通过让学生用词语表达对法律的感受,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关爱,了解法律的特征与作用,为本框的学习奠定基础。新课教学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90—94。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纲。阅读并完成提纲填空。通过阅读教材,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所学知识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交流共享一、法律的特征探究一:法律与道德等规范的区别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0探究与分享三个情境,探讨: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提升认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1.学生阅读教材。2.回答三幅漫画分别体现哪种行为规范。3.分组讨论三种行为规范在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的不同。4.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5.学生填写表格进行比较。通过漫画的形式比较三种行为规范,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比较中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规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法律是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征一教师根据教材P91相关链接阐述什么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