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拟题技巧;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㈡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知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插叙手法在记叙中的运用。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还要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伏笔在文中的运用;2、感受父亲的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教学难点:1、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2、感知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的结构特色。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生字生词及理解标题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结构。教与学互动步骤:一、导入新课: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二、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肿胀(zhongzhangg)叮嘱(zhu)骊歌(li)廊堆(yan)徘徊(paihuai)抽屉(ti)2、解释下面的生词:(1)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2)叮嘱:再三嘱咐。(3)恐惧:惧怕,害怕。(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3、走近作家作品。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城南旧事》简介: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它的最后一部分三、初读课文,理解标题美: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相互讨论标题的含义。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四、再读课文,领悟文章的结构美:学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探讨文章的结构美。1、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文章的结构。⑴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1—34段):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嘱;由迟到——(想起)赖床被打;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⑵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35—53段):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闯练做事⑶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54—68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2、探讨文章的结构美。(1)别致生动的插叙。文中对“爸爸”的回忆都是由眼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