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2.经历猜测、测量计算验证的过程,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资料理解圆周率的意义。3.在对数据的收集和讨论过程中,发展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态度和反思意识。感受以直代曲的研究曲线的方法。学习重点: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以直代曲的研究曲线的方法;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态度。学习难点:以直代曲的研究曲线的方法;对圆周率是一个定值的认识。教具准备:课件、不同大小的圆形卡片、细线、学生用尺、计算器等教学过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课题: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究圆的知识,请大家看大屏幕!(圆的周长)什么是圆的周长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初步认识圆的周长。二、实验测量,初步探索1、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圆拿出来,那“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同桌互相比画一下。同桌互相比划指出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怎样测量?交流并演示方法我们同学真是太棒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这么多的好方法。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太大了不容易测量。那老师画一个小圆,你能不能帮老师测量出来它的周长?那咱们能找到一种更简便、更科学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出示课件,直观演示直径和边长相等)2、讨论方法,实际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我们又怎样研究这种关系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得到所需要的数据?追问为什么这样做?适时提示指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提供记录单。3、分析数据、探索规律请选择你们认为测的最精确的一组数据来汇报。观察这些数据,认真思考,你发现什么问题?研究周长与直径之间什么关系?现在能否肯定我们的实验,已经找到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了?这些种种误差我们能否在实验中全部绝独立思考后交流测量的方法:线绕、滚动、拉直(化曲为直)有些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学生根据课件演示猜测,直观感受。汇报测量周长和直径的方法。小组实验测量。汇报数据分析误差研究比值学生倾听并思考。体会可以通过测量获取数据,寻求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实际测量需要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和习惯对避免?实际上,我们用测量、实验的方法永远都无法避免误差!实际上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同样曾经困扰了人类数千年!三、了解资料,总结公式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周髀算经》里也出现有“周三径一”的记载。东汉时期官方还明文规定计算圆大小的标准是取周长与直径比值3,后人称之为“古率”。这个粗略的比值正是像同学们一样,是采用实验测量的方法得到的!用这个古率估计圆田面积时,没有太大影响,但以此来制造圆形器皿就不太合适了。为求得圆的周长与直径更精确的比值,人类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读作pài)表示,经过精密计算,知道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计算时通常取近似值3.14,计算结果用“=”连接。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从而得出:C=πd或C=2πr简要了解资料,初步认识圆周率。总结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初步了解圆周率的意义。四、课堂练习与检测:(一)、判断:(1)、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14倍.()(2)、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的周长长.()(3)、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二)、解决问题:1、(1)一面圆镜的镜面直径是40厘米,在它的边缘镶嵌一根金属条.这根金属条的长至少是多少厘米?2、一个圆形花坛,半径3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3、下面哪条路更近?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交流分享!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πdC=2πr教学反思:BA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