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01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03-106页《鸡兔同笼》教学对象四年级教学时间2013.3.22执教教师查圣林单位博望区新博中心学校一、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新增的教学内容之一,主要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想让学生感受一下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二、学情分析:“鸡兔同笼”问题在人教版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有的学生可能在其它书中见到过,但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遇到,解答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学中尽量运用形象直观的课件演示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展学生思维,掌握解决的方法。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鸡兔同笼”问题,并会运用列表、假设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掌握用假设法来解决数学问题。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通过情境创设、直观演示、引导探究等方式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2.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方式感知“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六、设计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课程设计时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兴趣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纸张八、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联系生活、巩固新知总结交流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一)出示原题师: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趣题“鸡兔同笼”。(板书认真观察、聆听、思考、理解,学生举手说。利用电子白板及畅言教学系统支持PPT、音乐播放的功能,播放PPT和古筝曲。从古代的数学故事情境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数学文化源源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入新课课题)(二)分析题意师: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利用电子白板的播放功能出示题目意思。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猜测法师:为便于研究,我们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把题中的“35个头”和“94只脚”分别换成“8个头”和“26只脚”,就变成了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师:“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分别是什么意思?师:鸡和兔各有几只呢?请一两个同学猜测,猜得对吗?怎么来验证?(板书:猜测法)学生认真观察。学生举手回答。请同学举手回答,猜和说。利用白板,播放改写数字。由古代数学问题,引入到例1,从简单入手、化难为易。在问题情境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猜测的过程。(二)列举法师:可以按顺序列表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师生共同完成表格,让学生观察表格,找出正确答案。小结:像这样把所有的答案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叫列举法。(板书:列表法)学生认真观察表格,说数字,汇报正确答案。鸡3只,兔5只。利用畅言系统中PPT的播放、批注功能,出示表格,书写表格。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从而得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方法策略:列表法。(三)假设法同学们想一想:刚才例1数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