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学小组”模式阅读课教学流程及基本要求一、教学流程小学语文阅读课“三学小组”模式,即每篇课文的学习有三个阶段:预学、互学、评学。预学有“经典诵读、前置学习”两个学习环节;互学有“小组交流、展示点拨”两个学习环节;评学有“拓展延伸、巩固反馈”两个学习环节。三个学习阶段共六个学习环节。如下图所示:二、操作要领(一)预学:经典诵读、前置学习。1、经典诵读。【学习目标】自主诵读经典,积累语言;学生将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之内。【操作要领】①时间:三到五分钟。每节语文课前,用三到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经典吟读或背诵。②内容:主要是经典诗词、名言警句(含谚语、歇后语等)、归类成语、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曾广贤文》等)、名家名作(片断)等。③操作:内容出示上,可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抄写在黑板上,或安排有条件的学生课外打印、张贴于教室,或电子白板投影出来,其他学生抄写在经典诵读本上;在诵读时,由主持组引导全体学生诵读,从引读过渡到齐读,必要时可讲解大致意思,由读顺过渡到读熟再到背诵,从生疏到熟练,分层要求,循序渐进;在内容更替上,要视内容多少难易等不同情况,多天重复一个内容,直至大部分学生背诵为止,一般可一周轮换一个内容,一周轮换一个主持小组;在诵读形式上要多齐诵齐背,少个人诵读。2、前置学习。经典诵读后,接着进入第二环节——前置学习。此环节学生围绕教师布置的前置作业个体进行独立学习。【学习目标】经典诵读预学前置学习拓展延伸互学评学巩固反馈展示点拨小组交流①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忆字形。②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大致内容,理清文本层次。③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社会、家庭等相关调查(此目标应提前在课外达成)。④初步探究课文重难点、关键点,形成感悟。⑤提出疑难问题。【操作要领】①前置学习内容要全面完善。做到“五有”:有基础,即初读课文,初步学会生字词,概括主要内容,了解基本结构;有拓展即联系课文内容(如题裁、体裁、作者、背景等),具体安排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如名言、诗句、经典片段、人物、故事等);有探究,即联系文本和收集的资料,针对课文重难点进行自主探究,形成初步感悟;有运用,即根据文本主旨和内容,进行一些综合、延伸、联想等方面的说话或写话练习;有疑难,即提出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特别是自主探究重难点时产生的问题。②前置学习时间要合理安排。前置学习初始阶段,可放到课内完成,便于教师指导。随着自学能力和习惯的逐步形成,可逐步增加课外前置学习内容,寄宿制学校可安排在自习时间。③前置学习形式要丰富多样。要体现多样性、趣味性,不能是简单的习题或问题堆砌,听说读写问、圈点批画做等多种形式恰当使用。④前置学习质量要有效提高。前置学习要做到基础知识形成印象,课文内容基本把握,重点难点有所感悟,相关资料充分了解,个体观点基本形成,拓展运用有所尝试。⑤前置作业呈现方式要灵活。前置学习任务的呈现可以是小黑板,也可以是多媒体,还可以是纸质稿。不管哪种呈现方式,都要简便、经济、易行、实用。(二)互学:小组交流、展示点拨。1、小组交流。这是第二学习阶段的第一学习环节,也是整篇课文教学的第三环节。前置学习结束即进入互学阶段的第一环节——小组交流,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自主学习收获,探究疑难问题,准备全班展示。【学习目标】①相互检查和评价自主学习情况,互帮互学,巩固生字词。②相互交流和借鉴自主学习成果,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层次,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感悟。③细读课文,共同讨论探究自主学习时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操作要领】①科学安排,省时高效。小组学习的形式较多,如对学、群学帮学、扶学等。采用哪种形式?是小组内两人合作,还是所有小组成员共同探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建议对基础知识的互查互评、互帮互学采用两人合作,对疑难问题的探讨采用小组共同研究。交流学习成果可两人、也可所有成员同时参加,应视具体情况而定。②合理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