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哈尔滨市香坊区第三十五中学张绍兰一、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创设“模拟盲人”的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盲人在生活中的困难和精神上的痛苦。激发学生的博爱情感。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索的过程及经历,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问题,悟出道理,学会学习。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情分析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体验了小组合作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为完成本节课的进一步探究活动、观察思考、技能训练等活动和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教学资源分析具备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探究情景,演示生理过程条件。具有眼球模型、耳结构模型,能制作近视形成的演示装置,可以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操作的空间。(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一节。是本章的重点。从生活实际出发,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关爱帮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情感,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其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形式多样,相关知识比较抽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三、教材重组1、两个增加增加了运用触觉、视觉等感官探索纸袋中的物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过程,感悟视觉的重要性;增加了用围巾遮住眼睛进行活动的体验活动,使学生感受失去光明的不便,催生关爱盲人的情感和帮助盲人的动机,为完成课外实践活动搭台阶建平台,保证课外活动的有效进行。2、一个调整为增强几个环节间的有机联系,将“科学、技术、社会”和技能训练(观察和测量)这两个栏目调整到本课时完成。四、教学预设目标(一)知识目标1.阐明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其各主要部分的功能。3.说出近视成因及预防的方法。(二)能力目标学生能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在活动中初步够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博爱之心、协作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实、勤奋钻研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点:视觉形成的过程。学会初步探究,学会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产生互爱互助的动机。(五)教学难点: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五、过程设计:第一专题感知外界信息1、体验分析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风雨欲来的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思维分析的空间,在体验过程中,理解人体在外界环境变化时对自身的调节。导入章节的课题。2、实践感悟教师利用装有一些物体的纸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运用多种感官探索纸袋中装的是什么,对比分析所得结果。学生将感悟到:人体的各种感觉使人类能及时地获得各种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调节,更好地适应环境。其中视觉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将形成问题意识,领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同时承上启下,自然进入探究眼和视觉这一专题第二专题眼和视觉本专题是本节课的重要部分,包括以下探究栏目“观察与思考”“进一步探究”、“技能训练”“课外实践”,本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关于眼球结构的知识在小学的《自然》教材中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本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的目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如下设计1、自学探究,分析感悟学生运用教材、眼球的模型结合信息技术,自学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表达自学的收获,提出遇到的问题,在交流中尝试独立解决所遇问题。教师从观察的方法、自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根本所在,独立解决问题,总结学习方法和观的技巧。学生将在辨析中掌握方法,提高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感悟人体结构的精妙及其与功能的协调,体验收获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物理学中的小孔成像原理的实验装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