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笔墨不读书新城三小王娟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一定要强调“手不离笔,随时勾画”。课前自读须作笔记,而且笔记不能敷衍了事。学生由于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所做的课前自读的笔记往往比较空洞,比如随便从课文里抄几个词语,摘录几句话,既没有理解性的说明,又看不出思维的“痕迹”,这种笔记是没有实效性的。要使学生通过作笔记培养阅读能力,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向学生明确:所作笔记必须写下自己参考或思索得来的结果。如:抄录了词语,就要写出有关资料对该词语的解释,以及自己对该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抄录了句子,就要写出自己对该句子的疑问或理解。(一)指导学生自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做批注的方法,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同时还要教会文字批注。批注笔记的形式有3种:(1)“眉批”,即批在书头上;(2)“旁批”,即批在句子旁;(3)“尾批”,即批在一段之后。最后还要告诉学生批注笔记可记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楚,搞透彻,然后写在该书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2.提要:在读书中,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书的天头或地脚上,这样就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然后复习浏览时,可一目了然。3.批语:在读书中,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这时可随手写在书的空白处。如不立即记下,过后就不易想起这些宝贵的思想火花。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重要段落或主要论点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等字样,这样,这样,常常会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二)要认真作好批注。1.要深入理解,就要能找出课文重点句段和精彩之处,将这些画下来。同时,对文中人物的行为多问几个为什么,在人物的对话中听出弦外之音。2.批注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共鸣。3.在批注中,可以谈出自己对作者观点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对文章的欣赏,受历史背景、欣赏者、个人阅历、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但审美标准本身并不是统一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来讲,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并培养其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