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会,一线老师的幸福黄林英我的教育生涯很有波澜,刚毕业当了五年小学教师,又教了十一年半中学语文,又转岗在幼儿园呆了一年半,然后在温州教两年小学,最近又辗转回到了幼儿园,经历了幼教、义教的起承转合,参加了无数的教研活动,大多数的活动让人如坐针毡,身在曹营心在汉,只等主持人一声令下“散会”拎包逃之夭夭,更谈不上有什么收获了。但是,毕竟还是有一些记忆深刻的教研活动,经常在脑海里回荡,历久弥新。忘不了参加初中组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磨课中王校长独辟蹊径的点评;忘不了2009年全省初中语文“作文之路”研讨会上蒋主任的智慧妙语;也忘不了在温州接触的那么多海内外名师的专家引领……我知道,我虽然不是XX名师,也成不了教育的专家学者,但是这丝毫影响不了我学习的激情。从教二十余年,一路走来,且行且思,如果不做一个学习型教师,怎么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万象,怎么征服课堂里的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但是,又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过去那么多应付式的教研活动,领导没计划,主任没方法,老师们拖拖拉拉,好不容易捱过了教研的时间大家长吁一口气作鸟兽散,久而久之,教研流于形式,成了检查备课作业“抄”听课笔记,评价尺度又难以把握,为了不得罪人,于是乎你好我好大家好…长此以往,教师们原地踏步或者是大大退步还浑然不知,教学研讨变成了个别人的单打独斗……抚案深思,一切的根源来自上级的指挥棒。时代呼唤学习型教师,更呼唤学习型领导。领导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头雁,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引领团队向前进的重任,就应该为一线教师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一个又一个的学习和发展的平台。通过各种途径请进来走出去网络学习师徒结队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让老师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博采众长的乐趣,提升自我的业务能力,更多的时候,老师们需要的是“接地气”的教研活动,好懂易学,寓教于乐,便于借鉴,活学活用。一方面解决了老师们实施教学活动的燃眉之急,一方面也让老师大面积地参与进来,最要紧的是让大家“动起来”,形成习惯,形成合力,长期的坚持下去,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教研会,是“补充营养”的大餐,是“博采众长”的分享,也是教师成长的幸福时光。我是一名教师,走在教育追求的路上,做最好的自己,过一种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为渴望学习的老师代言,我渴望每一次如沐春风的研讨,为充满正能量的教研会点三十二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