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课型:新授执笔:周浔时间:班级:姓名:审核: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4.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5.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6.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教学重点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预习、导学一、学生自由诵读。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2)对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3)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发展和结局是。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二.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问题讨论:(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5)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巩固、延伸展开想像、续编情节。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尴尬呢?2.想像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示例(一):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网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3.自编寓言。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要求:任选一题完成。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对于《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两则古代寓言,提供关键字词提示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意。自读《智子疑邻》,掌握不能因人废言的寓意;研读《塞翁失马》理解寓言中福与祸的相互转化。预习、导学一.自由诵读,解释字词:(1)智子疑邻:智,”(2)不筑:(3)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果,亡,(4)何遽(jù):(5)其马将(jiānɡ)(6)堕(duò)而折其髀(bì):(7)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8)引弦而战:(9)死者十九:(10)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二.结合课文注释,口头把故事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思考: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三.畅读寓言,结合提示译成现代汉语,感知文意。四.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巩固、延伸五.阅读短文,完成习题。孔子的弟子曾参,品德高尚,一贯讲信用,重诺言。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上去。他幼小的儿子哭闹着,要跟妈妈一起走。妻子哄骗他说:“你不要闹,妈妈从市上回来,就把家里的那头猪杀了给你吃。”妻子一回到家,曾参真的捉住那头猪要宰杀。妻子急忙阻拦:“这头猪正在长膘,杀了多可惜啊!”“你不是答应孩子,要杀掉它吗?”“唉,你怎么这样死脑筋!我不过哄哄孩子罢了,哪里真的要杀猪呐!”“不!”曾参坚决地说,“孩子年纪小,一切都学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