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浅议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准确恰当的评价,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处在教育一线的数学教师的重要课题。尤其在现今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课程理念引领下的评价的价值日益凸现。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形成整体、深刻、精确的认识,评价机制对学生发展的促进效果将会受到严重的局限。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改革需要)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一些专家认为,传统的评价受封建科举制度的遗毒甚深,忽视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新时期,对学生的评价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再局限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与衡量上,要对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提倡评价指标方式多样化,关注学生多个体差异,承认人的天赋,更重视后天的努力。尤为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单纯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以笔试作为评价的最终形式。注重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另外,需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教师进行评价外,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家庭以及社会参与评价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目前看来,评价主体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是学校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能鼓励学生进步,鞭策学生积极向上,产生积极的效果。但是,如果不讲究基本原则而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不能教育学生,反而会起消极的影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评价机制的失效。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是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的,学生同时也是教学成果的体现者。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程标准》介绍了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评价方法:对一到三年级学段的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把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和过程。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方法。一、比一比,看谁的五角星多根据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少题来设定得星颗数,例如出一些计算题。我在黑板上写出二十个二十以内的加法题目,让学生在五分钟之内尽力完成,然后分别计算出学生的得星颗数,公示出来并记录在册,对落后的学生适当加以勉励。在下一次的练习中,如果有同学有进步则当众给予表扬。如此一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更大了。一学期,再根据学生的口算成绩评定五角星数目,记录在册并写入“学生成绩报告单”。通过对学生这学期的观察评价,再对照学生的学习结果,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改善我的教学方法,提高我的教学水平。二、口头表扬每当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创意、会动脑,我都会及时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他们。但是,我并不仅仅局限于泛泛的表扬,更多地是侧重于给其他同学指明学习的方向,告诉学生怎么去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比如,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班上有一位同学就讲到了上超市购物的经历,并且还绘声绘色地给大家回忆了一些物品的价格。我适时地表扬了他,表扬他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用处,并鼓励大家到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用到数学的地方。这样,一方面激励了个人,另一方面更是扩大了学生对数学的感知面。但是,我们要注意把握表扬的火候。对于学生的优点的评价,不能任意地加以拔高。特别要注意不能使得表扬“泛滥成灾”,在适当的时候,表扬要结合批评,这样效果才会更好。三、评价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教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不能忽视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一段时期以来学习数学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自评是学生自我激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