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写话指导的做法1.一、淡化概念,从需要入手众所周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由最底层到最高层分为:生理需求一安全需求一社交需求一尊重需求一自我实现需求。写话教学首先要从为了满足学生运用语言进行社交的需要入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第一次写话指导时,教师从学生的需要切入,从说入手,从轻松地聊天开始,淡化写话概念,可以进行如下实践。(一)轻松聊天,尽情表达教师和学生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轻松的聊天,可以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谈今天早上起床时的心理感受,谈这节课新的发现,也可以对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想法。如今天早晨天气异常寒冷,甚至还飘了几朵雪花,教师可以打乱正常的上课次序,索性抓住契机,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谈“雪”这个话题。将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大家聊一聊,在轻松愉悦的聊天中,逐渐规范学生的表达,并适时进行引导。(二)示范记录,淡化概念在大家讲得兴奋、激动之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大家说得真好,说了那么多,老师听得很清楚,也记住了,但老师担心过几天会忘记,有句俗话说得好: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于是,教师可以掏出笔记本或打开电脑,认认真真地将刚才大家讲的事情,选择几句做记录,并且写上时间。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如何把一句话说完整,记录完毕后,教师在大屏幕上进行展示,给予学生一个示范。(三)交流需要,自由互动在前面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引导说:“孩子们,如果我们要把今天的事告诉家人,为了防止放学时忘记,最好的方法是像老师那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教师如此引导学生写话,让学生从写话的需要入手,自然而然地走上写话之路。平时,可以多做这样的尝试,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因为交流的需要经常性地进行自由互动的写话,让写话为需要服务,使写话成为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淡化了写话的概念,使学生觉得“有交流的需要才写”。语文教学的特殊本质就是言语交际性,语言教学要从言语交际的需要出发,为言语交际的需要服务。然后,将这种交流的需要逐渐扩大,除了对父母,还可以对亲戚、教师、小伙伴,甚至身边的植物、动物。我们发现,写话训练的重点应放在“交际需要”这个点上,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彻底消除写作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二、激发兴趣,从情感切入“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写话的指导思想:兴趣优先,避免反感;顺势而为,避免拔高:形式活泼,避免刻板;发展个性,鼓励创新。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写话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满心欢喜地进行写话训练,从最初的、最真的情感切入。(一)前期铺垫情感人教版实验教材在一、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都编排了春天的主题,教师通盘考虑:一年级就可以相应地带领学生观察春天,并且用一句话写出“春天的使者”“春天的发现”“春天里”。等到二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时,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冬天的萧条、树木凋零、万物沉睡的景象,为即将到来的繁荣热闹的春天景象作铺垫。等过了年一开学,再次观察春天,发现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通过几次的视觉冲击,学生就有了诸多的想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就能在一年级写一句话或几句话的基础上,用几句话或两个自然段水到渠成地写下春天里的发现。(二)中期激发情感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只要是孩子们亲身经历过的,在写话、写作时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孩子们在有了充分的感受之后,对于春天的感觉会更加深入,更加立体。接下来在某个特殊的日子里,如:玉兰花盛开的时候,竹笋冒出来的时候,进行近距离的观察、感受、体验,激发情感的那一刻,教师要学会自己去把握。某一天,笔者正在上语文课,一些工人就在我们班的窗口修剪草坪,机器的隆隆声使得学生根本听不见笔者的声音,许多学生还惊奇地向窗口东张西望,眼里充满了好奇。是呀,这也是春天小草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啊,于是,笔者灵机一动,马上改变原来的教学内容,带着学生离开教室,到草坪上去观察、去聆听、去闻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