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报告靖边四小谢昭东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1、调查分析研究本课题于2013年5月开始立项,首先进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对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并以教师、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方式进行调查。课题组要经过调查分析后,认为要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谨自学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2、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7月)先制定过程研究计划,研究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课题组每名成员选择一名学习习惯差的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我们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首先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有哪些,要达到怎样的要求。在网上查阅了有关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文章,分别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除了组织课题组人员集中学习以外,我们主张以自学为主,学习经验文章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我们课题组的活动中组员从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与习惯养成实效出发,结合所教的年级谈自己的观点、想法。3、理论结合实践,追求有效课堂围绕课堂教学实践,大家不断总结,撰写了教学的案例、反思或经验总结。4、教科研一体化,提高研究实效我们制订了详实有效的研究计划,抓实研究过程。课题研究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某种形式,有专题研究、课题研究课等。我们还把平时的数学教研活动与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开展。一次活动解决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问题,追求课题研究的实效。利用班会,作业展览和评选作业标兵等活动充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二、研究的成果1、通过课题实验使参与实验的教师形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及时积累,积极撰写经验文章。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在校级亮课一节,并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教师掌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得到纠正,多数学生在认真听讲、认真及时完成作业认真审题的习惯等良好课堂学习常规习惯和合作学习习惯都得到培养。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勤于思考的习惯也得到一定的培养。尤其是学生作业的好习惯得到了有效培养,每班每学期选出数学作业标兵5-8人,将他们的作业进行展览,促进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培养良好习惯的策略。(一)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a、认真“听”的习惯。对学生的要求: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致志地参加学习活动,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b、独立“做”的习惯。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要求: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他人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书写工整完成,并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错就改。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盲从优生看法,不受他人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c、大胆“想”的习惯。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对教师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大胆“想“的氛围。d、善于“问”的习惯。俗话说:“好问的孩子必成大器”。对学生的要求: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