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师爱”有一句名言"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深刻地揭示了爱与教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爱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源泉。正因为对学生的爱,才会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有了爱,教师便成为教育舞台上的魔术师!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母爱容易转化为溺爱;师爱不同于友爱,因为友爱是需要回报的;师爱不同于爱情之爱,因为爱情是自私的、排他的;师爱是严爱,是大爱,是无私的爱,是不讲求任何回报的爱。帮助后进生是爱;构建理想校园是爱;提高班级生活质量还是爱;把对、错号变成笑脸和思索着的表情是爱,一招一式,一笑一怒,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时时处处都浸透着教师之爱。老师们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对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表达着热烈的、深深的爱。可是,我们的爱究竟是不是学生想要的爱?课堂上大搞特搞一言堂,从头讲到尾,学生机械接受,表情木然,一节课下来不知能记住几何,这样的爱,是学生不领情的爱;对待成绩好的同学和颜悦色,而面对成绩不如意的学生连最起码的耐心都没有,这叫偏爱;下课铃声响过你依然在滔滔不绝,此时你的爱是无用的爱;对犯错误的同学一通乱吼,言辞激烈,学生理解不了你的爱;以书山题海来提高1学生成绩,再来句:“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来教化学生,那是偏离了轨道的爱;罚站是愚蠢的爱,请家长告学生状是自找麻烦的爱……在我们的教育中还有多少类似的错爱?我们要智慧的去爱,我们要高效的去爱,我们的爱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绊脚石,我们的爱不能羁绊住学生翱翔的翅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参与者。尊重、平等、鼓励、信任才是新时代下师爱的根本内涵。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简单教会学生知识何其无力,使学生具备开拓进取,乐于思考,善于协作的意识和精神,才是我们的重任。传统思想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知识分子不会再有市场;一味的强调体力劳动也不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学生们不只是渴望我们的呵护,更需要我们给予他们前行的力量。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不能只表现为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更应体现在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上。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赞美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满足时,人们就有爱的社会情感和归属需要。聪明的老师不会吝惜对学生的赞扬和肯定,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都会给学生以莫大的支持和动力。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的时候,校园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师生来看。这天早晨,校长散步时,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的女孩在花园里2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的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蹲下身子,亲切地问:“孩子,你摘着朵花是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小女孩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好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学校是传递人间真、善、美的地方,是播撒爱的种子的地方。我们老师不能再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爱的荒漠中,也不能培养出只会考试而缺乏同情心、缺乏爱心的下一代。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师爱的前提是:尊重学生、陶冶学生、宽容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呼吁我们的老师多给学生一点微笑、鼓励、关心、温馨、自主,少一点责骂、批评、惩罚、冷漠,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