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城市化复习教案第20讲城市化【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人口迁移的推拉力原理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很大的差别,产生迁移的吸引力(拉力)和排斥力(推力)。如下表所示:城市拉力乡村推力城市化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生活环境好就业机会少;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城市推力乡村拉力逆城市化环境污染重;人口密度大;失业率高;犯罪率高;建筑物密集;房地产价格高;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好例1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如气候严寒、化生活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此外,人口的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反推力”(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1)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2-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D.城市就业机会多(2)造成我国“民工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的差异B.人口密度的差异C.人均寿命的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人口迁移的推拉力原理,同时通过本题材料进一步理解其内涵,在讲解过程中最好能够通过本题提供的题干材料加以引导。解析:(1)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的内因主要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外部因素是乡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城市与乡村间的交通已很发达。则主要推动力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2)民工是在城市短期打工的农民的俗称,他们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主要是为了就业和获取较高的收入,所以说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是民工潮出现的主要原因。答案:(1)C(2)D探究点二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化的过程包含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个方面。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例1(2023泰安质检)在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3-皖、鄂、湘、赣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⑴~⑵题。⑴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⑵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各省区中,只有湖北省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D.总体看,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大⑶有关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C.江苏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D.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建设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主要标志。-4-解析:⑴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⑵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一般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⑶东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当地丰富的自然资开发基础上的,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推动下,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答案:⑴A⑵D⑶B探究点三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及表格所示: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阶段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化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早(最早是英国)晚-5-水平高低目前发展特点(速度)城市化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城市化速度快,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