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認各類地形(Topography)(一)甚麼是地形?•陸地有高低,地勢有緩陡。•由於各地的高度和坡度不同,便會產生不同的地貌,稱為地形。•地形千變萬化,難以逐一描述,但按其性質,可簡單分為不列三大類:(1)與山坡有關的地形,(2)學個別山丘有關的地形和(3)由眾山丘衍生的地形。地形的組成和分類(二)與山坡有關的地形•山坡的表面稱為坡面。•坡面有不同的傾斜度,叫做坡度。•坡面的地形基本上可分為7類:•分別為緩坡、陡坡、懸崖、均勻坡,不均勻坡、凹坡、和凸坡。實際上一個位山坡可同屬兩類地形,如凹坡同樣亦是不均勻坡。1.緩坡(GentleSlope)•緩即平坦,在地圖上,緩坡的等高線較疏落。2.陡坡(SteepSlope)•陡即傾斜,陡坡的等高線較密集。3.懸崖(Cliff)•懸崖是非常陡峭的山坡,所以它的等高線非常密集。•在垂直的懸崖上,等高線便會呈現重叠或中斷的特徵。4.均勻坡(Evenslope)•均勻坡表示整個山坡的坡度相若,所以整個山坡等高線之間的距離較平均。5.不均勻坡(UnevenSlope)•不均勻坡表示各段坡面的坡度不同,所以等高線之間的距離亦不一樣,時密時疏。6.凹坡(ConcaveSlope)•坡度不均的山坡。•凹坡是指上端陡斜,不端平緩而坡面呈現凹狀的山坡。•在地圖上,山坡上端的等高線較為密集,中段及下端則較為疏落。7.凸坡(ConvexSlope)•坡度不均的山坡。•凸坡是指上端平緩,下端陡斜而坡面呈現凸狀的山坡。因此山坡上端的等高線較為疏落,中段及下端則較為密集。(三)與個別山丘有關的地形•山丘有不同的形狀,主要可分為6大類。1.錐形山(ConicalHill)•錐形山的形狀似一個圓錐體,山頂部份很尖,等高線較密;底部較圓,等高線較疏。2.圓頂山(Round-topHill)•圓頂山之頂部呈圓形,山頂部份等高線較寬,但底部卻不一定是圓形。3.平頂山(Flat-topHill)•平頂山其頂部面積較大及呈平坦。4.山脊(Ridge)•山脊的山頂高而狹長,山坡非常陡峭。獅子山便是一例。5.單斜山(Escarpment)•單斜山是指兩面山坡坡度甚不對稱的山丘。•山坡的一面是陡坡,而另一面則是緩坡。•八仙嶺便是一例。6.小圓丘(Knoll)•小圓丘是一個與其他山丘分開獨立的細小圓形山丘。(四)由眾山丘衍生的地形1.山咀(Spur)和山谷(Valley)•山咀是一片由山腰向山腳伸展的「^」形凸地。•山谷卻是與山咀相反,是一片由山腰向山腳伸展的「V」形凹地。•山咀和山谷互相交織。山咀兩旁有山谷;山谷兩旁亦有山咀。•在濕潤地區,雨水在山谷匯集成溪流。哪個是山咀?哪個是山谷?觀察:山坡上植被的分佈特徵哪裡是山咀?哪裡是山脊?您能益找出分水嶺嗎?哪裡是山咀?哪裡是山脊?您能益找出分水嶺嗎?您能指出河盆嗎?您能指出河盆嗎?哪裡是山咀?哪裡是山脊?您能益找出分水嶺嗎?哪裡是山咀?哪裡是山脊?您能益找出分水嶺嗎?您能指出河盆嗎?您能指出河盆嗎?2.高原(Plateau)•高原是一片廣闊而幾乎平坦的土地。•例子:青藏高原、美國大峽谷的高原。3.起伏低地(UndulatingPlain)•低地通常指高度少於150米的地方。•廣大而平坦的低地稱為平原(Plain),例如元朗平原。•但低地通常並不完全平坦,偶然隆起小山丘,這種地形稱為起伏低地。4.山脈(MountainRange)•由一群山巒組成像屏風般的高地可稱為山脈。•例子:香港的八仙嶺。5.分水嶺(Watershed)•山脈的頂峰形成一線狹長的山脊。下雨時,雨水向山脊兩旁的山坡瀉下,形成瀉下,形成溪流。這條天然的溪流分界線稱為分水嶺。6.山峽(Gap/Gorge)•山峽是指夾在兩座山峰之間一片狹長的低地。•山峰可作為穿越山峰之間的自然通道。•在山峽中的道路稱為峽道(Pass),例如黃泥涌峽道。7.山坳/山口•山坳與山峽相似,兩者都是高山之間的低地。•但與山峽相比,山坳的低地與兩旁高山的高度相差很少。•例子:大埔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