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年月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时间单位。接着教材通过例1给学生呈现了一张年历,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沟通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另外教材还特别安排“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每月的天数。教材例2给学生分别出示了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两长月历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天数是不同的,这样引出平年和闰年的知识,然后再利用“做一做”中呈现的1993年至2004年的二月份月历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明闰年的判断方法。学情分析: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是有一定困难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2、过程与方法:(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今天梁老师来到你们学校见到这么多可爱的小朋友非常高兴,让我们记住这个美好的时刻吧。(2013年5月14日)其实,在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日子,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儿童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大月、小月的认识(1)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关内容)(出示2003年的年历)同学们从这张年历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请同学们结合手中的年历,并说出每个月的天数。具体说说每个月分别属于哪类?(板书:1、3、5、7、8、10、12和4、6、9、11)2、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和小月呢?。(1)、出示左拳头图:让学生自己握起左手数一数。(展示课件)(2)、儿歌记忆法(展示课件)(3)师:记好了吗?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方法:老师来报月份,若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小月则请女生起立,准备好了吗?下面开始:(教师所报月份依次如下:1月、4月、3月、6月、5月、9月、7月、10月、12月、11月、2月。)(适当提问为什么要起立?)师:二月为什么没人起立?咦,怎么没人和老师玩了呢?(说明:二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所以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正因为2月份的天数不同,所以全年的天数就不同;因此,也就有了平年、闰年之分。(展示课件)仔细观察下面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生:1996年、2000年、2004年是闰年。师:那其它年份是什么年?(平年)引导学生发现每四年就会出现一个闰年,三个平年的规律,就是“四年一闰”)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断一下,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师:既然“四年一闰”,那大家猜一猜闰年与什么有关?(当学生回答不出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