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之间的差异;2.识记:标志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这也是学前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主要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定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观察法•定义: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活动,从而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间关系的方法。•种类:参与式/非参与式观察;自然观察/实验观察•注意事项:•1观察内容的确定(每次只观察一种行为);•2界定观察的行为;•3有效的记录;4时间抽样。测验法•定义: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心理与行为•分类: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人格测验•基本要求:信度-可靠性;效度-有效性实验法•定义:研究者有系统地控制某些因素(自变量),使之发生变化,然后观察其他因素(因变量)发生的变化。•特点:控制严格。远离生活情境。心理学主要派别名称及其主要代表人物(行为主义、机能主义、结构主义、格式塔和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主张:1强调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是能够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2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可知行为的整体;•3个体行为不是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4对动物或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原理原则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行为。•评价:为使心理学符合科学的标准,将外显行为确定为研究对象,使心理学的内涵窄化;严格科学取向,存进了心理学方法的发展。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结构主义(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格式塔心理学•人物:魏特墨、科夫卡、柯勒精神分析学派•人物:弗洛伊德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1.识记:神经元、反射、反射弧基本概念;2.了解:神经系统的构成:神经系统分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3.区别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乳、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就是他在曾经吃过梅子流口水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是条件反射。第三章感觉1.识记:感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含义;2.理解: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度量,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感受性有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之分;感觉阈限有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之分。常见几种感觉现象(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联觉)。视觉适应:视觉适应是最常见的感觉适应,在视觉范围内,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有时也指这一过程达到的最终状态。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没有立即消失,它能保留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闪光融合:看到一系列的闪光,当每分钟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闪光,而感到是一种固定或连续的光。在视觉中,这种现象称为闪光融合现象。联觉:联觉是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指的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第四章知觉1.识记:知觉的涵义;2.理解: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选择性):知觉过程即从背景中分离出对象的过程对象与背景相互转化与依赖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知觉选择性的含义:知觉总是有目的地把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的知觉。知觉选择的两种形式:(1)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