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药的鉴定大连医科大学舒晓宏•生药的鉴定(identificationofcrudedrug),是指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同名异物现象如女贞子,正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的果实,而某些地区把冬青科植物冬青IlexchinensisSims的果实当女贞子药用;•同物异名现象如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的藤茎,有的地方称“红藤”,有的地方称“鸡血藤”,又如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的藤茎为“鸡血藤”,有的地方又称其“大血藤”。•在生药商品流通中,有时发现一些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特别是一些贵重生药如麝香、血竭、熊胆、羚羊角、西红花、冬虫夏草等。第二节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一生药的取样要有代表性•(1)抽取样品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它物质污染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2)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原则:药材总包件数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5-99件,随机抽5件取样;100~1000件,按5%比例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比例取样;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3)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包件至少在2~3个不同部位各取样品1份,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在不同部位分别抽取。•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药材抽取100g~500g;粉末状药材抽取25g~50g;贵重药材抽取5g~10g;对包件较大或药材个体较大的药材,可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4)将抽取的样品混匀,即为抽取样品总量。若抽取样品总量超过检验用量数倍时,可按四分法再取样,即将所有样品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使分为四等分,取用对角两份。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直至最后剩余量足够完成所有必要的检验和留样为止。•(5)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剩余1/3则作留样保存。•二生药的常规检查•1.杂质检查•2.水分测定•3.灰分测定•4.浸出物测定•5.挥发油测定•2水分测定:(1)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生药;(2)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生药;(3)减压干燥法:适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生药。•3灰分测定:•(1)影响灰分的因素:•1)自然界的泥沙;•2)生药本身的细胞内含物。•(2)测定内容:•1)总灰分测定•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1)水溶性浸出物测定•1)冷浸法;•2)热浸法。•(2)醇溶性浸出物测定•(3)醚溶性浸出物测定•5.挥发油测定:(1)甲法:适用于相对密度小于1.0的挥发油;(2)乙法:适用于相对密度大于1.0的挥发油。•三生药的限量检查•1.砷盐的检查•2.重金属的检查•3.农药残留量的检查•4.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查•第四节生药的性状鉴定•1.形状•2.大小•3.色泽•4.表面特征•5.质地•6.断面•7.气•8.味•性状鉴定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鉴别生药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之总结,故又称传统经验鉴别。该法简单、快速、易行,是保证质量行之有效的重要鉴定方法之一,必要时可配合其它鉴定方法加以确证。性状鉴定适于完整的生药及饮片的鉴别。•一、对照生药的性状特征•应用植物分类学知识,仔细观察植物体各部分的形态,查阅《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专业书籍和刊物,必要时需查阅原始记载,进行鉴定。•二、性状特征的观察、描述方法•应用看、摸、闻、尝及水试、火试等直观的方法,仔细观察生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应用适当的语言加以描述,并用适当的方法(照相或描绘)记录。•三、性状鉴定的内容•1.形状(shape)•形状是指干燥药材的形态。•观察时一般不需要预处理,但如观察皱缩的全草、叶或花类生药时,可先浸湿使软,展平。•观察某些果实种子类生药时,如有必要可浸软后,取下果皮或种皮,以观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