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课程论文课程名称__土木建筑工程认识与赏析_专业_环境艺术设计_______年级班别_2010级环境艺术设计(1)班学号3110008980学生姓名__吴东奇_________指导教师孙南屏2012年4月20日目录1、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断代依据并举例介绍各时期的土木工程12.1、木结构建筑主要特点22.2、砌体结构建筑主要特点22.3、混凝土结构建筑22.4、钢结构建筑22.5、索-膜结构建筑23、从受力特点归纳桥梁的类型以及各类桥梁的主要特点34、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人们传统住居形式的影响地面铺塑胶35、描述你心中的岭南传统民居41、简要概述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断代依据并举例介绍各时期的土木工程。对土木工程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首先是作为工程物质基础的土木建筑材料,其次是随之发展起来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每当出现新的优良的建筑材料时,土木工程就会有飞跃式的发展。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中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期制造出瓦。最早的砖出现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的墓室中。砖和瓦具有比土更优越的力学性能,可以就地取材,而又易于加工制作。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18~19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甚至在目前还被广泛采用。钢材的大量应用是土木工程的第二次飞跃。十七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生铁、十九世纪初开始使用熟铁建造桥梁和房屋,这是钢结构出现的前奏。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冶金业冶炼并轧制出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延性好、质量均匀的建筑钢材建筑钢材,随后又生产出高强度钢丝、钢索。于是适应发展需要的钢结构得到蓬勃发展。除应用原有的梁、拱结构外,新兴的桁架、框架、网架结构、悬索结构逐渐推广,出现了结构形式百花争艳的局面。建筑物跨径从砖结构、石结构、木结构的几米、几十米发展到钢结构的百米、几百米,直到现代的千米以上。于是在大江、海峡上架起大桥,在地面上建造起摩天大楼和高耸铁塔,甚至在地面下铺设铁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为适应钢结构工程发展的需要,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就应运而生。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论也随之发展,土木工程从经验上升成为科学,在工程实践和基础理论方面都面貌一新,从而促成了土木工程更迅速的发展。十九世纪20年代,波特兰水泥制成后,混凝土问世了。混凝土骨料可以就地取材,混凝土构件易于成型,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小,用途受到限制。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钢铁产量激增,随之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种新型的复合建筑材料,其中钢筋承担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力,发挥了各自的优点。二十世纪初以来,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从三十年代开始,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大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因而用途更为广阔。土木工程进入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混凝土的出现给建筑物带来了新的经济、美观的工程结构形式,使土木工程产生了新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结构设计理论。这是土木工程的又一次飞跃发展。2、分别举一例说明木结构建筑、砌体结构建筑、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索-膜结构建筑的主要特点。2.1木结构建筑有较好的防震能力。民谚所说的“晃而不散,摇而不倒”,“墙倒柱立屋不塌”反映了这种能力。木材的主要特性是容重轻,刚性好,比强度高,导热系数小,加工方便,易于成型等。但存在易燃、易腐、易蛀和变形大、材质不匀、各向异性等问题。应用时应注意:①环境温度、湿度,木材含水率、疵、病等对木材力学性能的影响;②长期负荷作用对木材强度的影响;③整体建筑或构件的防火、防腐、防蛀等问题。2.2砌体结构建筑容易就地取材,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良好的耐火性;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好;施工方便,工艺简单;具有承重与围护双重功能;自重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抗震性能差;砌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