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质量调研(二)语文学科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13分)1.,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2.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知困,。(《礼记·虽有嘉肴》)4.老师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来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启发同学们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二)阅读下面两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孔夫人家传①夫人孔氏,名祥淑。六岁随兄从袁石斋先生学。课毕坐而听讲,人咸异之。先生未之奇也。越明年,诸兄学诗,夫人亦诗;诸兄学文,夫人亦文。先生曰:“尔读书不过记名姓耳,不似尔弟兄博取科名也。夫人曰:“不科名即不读书耶?”曰:“亦须晓义理。”夫人曰:“晓义理何分儿女耶?”先生抚几而起曰;“七岁女子能发此论,奇哉!”②庚午,夫人二十四岁,是年三月来嫔①于我。暇犹手不释卷,偶感复尔吟咏,我从事鞅掌②,愧弗能和。夫人曰;“尘俗纷沓中,惟此可渝灵府③耳。”(节选自《韵香阁诗草》)【注释】①嫔:嫁。②鞅掌:事务纷扰繁忙。③渝灵府:浸润心田。5.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之分。“家君”是称,通常是指(1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下车引.之()(2)犹手不释.卷()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8.下列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祥淑)每堂课都坐着听讲,人们都觉得很奇怪。B.(孔祥淑)坐着听完每堂课,人们都觉得很奇怪。C.(孔祥淑)坐着听完每堂课,人们都对此感到惊异。D.(孔祥淑)每堂课都坐着听讲,人们都对此感到惊异。9.甲文中的陈太丘之友因元方的一番话而产生由“怒”到“”的心理变化;乙文中的先生因孔祥淑认为(用自己的话回答)而由“未之奇”到发出”的赞叹。从两位长者的言行变化中可以看出陈元方和孔祥淑都是的孩童。(8分)10.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的陈太丘之友是一个无礼无信无知之人。B.从乙文中可见,读书是孔祥淑的爱好和精神寄托。C.甲乙两文都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谋篇布局的。D甲乙两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二、现代文(3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6分)全球天气怎么了①2021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年初,美国得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雪,气温骤降20℃,导致14州电网故障并造成多人死亡;罕见高温肆虐希腊,其中伯罗奔尼撒半岛大火燃烧三天三夜,奥林匹亚遗址受到威胁。在我国,受持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冷空气活动的共同作用,北方降水异常,而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南方大部分地区则热气腾腾,上海遭遇“史上最长夏天”,为2021年的“极端”增加了一个注脚。②全球天气怎么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开关”是否已被打开?气候专家认为答案似乎是可以肯定的。③极端天气频发的背后大多有复杂的天气因素,这些因素之间也有着类似蝴蝶效应般的关联。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中指出:任何极端天气气候的发生是许多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变化可能..正是共同打开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开关”的遥控手。一方面,全球极端天气气候都是在一个大的气候背景下发生的,受到包括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年的气候背景不尽相同;另一方面,从长期角度来看,人类活动已对气候系统产生明显影响,整个气候背景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两者相互作用,有时出现单一、局地的极端天气,有时则是一连串、有传播效应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比如2021年7月,欧洲部分地区洪水肆虐;加拿大、美国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日本遭遇史上最早超强梅雨,这些都是集中发生在北纬40度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④人类活动正在影响气候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