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地理活动中实施体验学习的行动研究成果类别学科教学改革学段高中学科/领域高中地理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1.新课程呼吁新的教学方式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2012年9月浙江省推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知识拓展类、兴趣特长类、职业技能类、社会实践类,这极大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了教学的探究和实践,关注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但是现实的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手段的传统教学方式,单方面地注重知识与技能,过于强调知识点和标准化学习。因此,当前的教育亟需一种重实践、重体验的教学方式。本课题旨在加强体验学习的研究,有利于更加正确引导新课改的方向,根本性地促进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本研究认为,体验学习恰恰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体验学习是通过经历和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通过学习者参与完整的学习过程,成为体验学习的主体。2.深化地理探究实践活动的需要(1)地理课程标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2)地理教材特色我们浙江选用的湘教版教材,与传统的人教版相比,教材编排注重案例,强调活动。《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三册必修教材共有“活动”193处。(二)力图解决的主要问题1.研究地理活动的校本化构成2.以体验学习为理论,研究不同的地理活动中所适宜开展的体验学习的类型和方法,并且开发设计体验学习的活动案例。3.通过对高中地理活动案例的梳理和设计,提出切合教学实际的体验学习的操作方案。(三)研究意义首先,本课题探究如何应用体验学习进行地理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有利于提升地理活动的有效化和系统化。其次,能提高教师的教研素养,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第三,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训练学生的实践性思维,实现学生的2能力发展和生命成长。二、研究与实践过程(一)研究的过程我们在系统性、主体性和渐进性原则的指导下,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提炼相结合。自2005年至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二)研究的主要方法1.调查研究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地理活动中实施体验学习的现状,并找出在地理活动中实施体验学习的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地理组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1)问卷设计及调查对象本次问卷分为两类,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教师问卷共分为两个维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对体验教学的看法、态度,共设计了9个问题,调查时间为2009学年第一学期。考虑到调查工作的便利性和有效性,调查问卷在鄞州区、宁波市教研活动上发放,对象为参加活动的市、区50位地理教师。学生问卷共分为学生对地理课的态度和感受、地理课堂教学的情况以及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意义三个维度,共设计了8个问题。调查对象为姜山中学全体高一学生420人,高二文科130人,高三文科132人,城南中学高一全体210人,高二文科102人,高三文科104人,共1098人。(2)调查结果与分析教师调查发现,60%的教师认为体验式教学的确有利于学生学习,但是由于课堂2005年开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心理地图理论为依据,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探寻课堂知识与课外活动的关联,课题于2008年结题,并获得2008年度宁波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优秀课题二等奖。第一阶段初步探索2013年到现在,整合以往研究,形成系统,以体验学习为理论,完善地理活动的校本化构成,研究地理体验学习的操作方式,组织有效的地理活动,在宁波市教研课题立项。第四阶段系统整合第三阶段反思提炼2011年开始,课题组成员整理资料,反思提炼,撰写研究论文,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三大专业地理教学期刊陆续发表论文15篇。第二阶段立体拓展2008年开始,借助“生命教育”,拓展了并扩大了地理活动的空间和规模,提升了地理活动的内涵和意义,并真正有效地开展校外地理活动。同时以中科协“聚焦课堂”、“EEPO”、“项目孵化”等平台,走出去与全国各地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