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建筑电气施工4。3室内配线工程室内配线指敷设在建筑物、构筑物内的明线、暗线、电缆和电气器具的连接线。各种室内(外)配线方式适用范围见表4。1所列.固定导线用的支持物、专用配件和敷设导线、电缆等统称为室内配线工程。表4。1各种室内(外)配线方式适用范围配线方式瓷(塑料)夹板配线瓷柱(彭形绝缘子)配线针式、蝶式绝缘子配线木(塑料)槽板配线、护套线配线金属管配线塑料管配线适用范围适用于负荷较小的正常环境的室内场所和房屋挑檐下的室外场所适用于负荷较大的干燥或潮湿环境的场所适用于负荷较大、线路较长而且受机械拉力较大的干燥或潮湿场所适用于负荷较小照明工程的干燥环境,要求整洁美观的场所,塑料槽板适用于防化学腐蚀和要求绝缘性能好的场所适用于导线易受机械损伤、易发生火灾及易爆炸的环境,有明管和暗管配线两种适用于潮湿或有腐蚀性环境的室内场所作明管配线或暗管配线,但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不宜采用明敷线槽配线适用于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环境内明敷或暗敷,但对有严重腐蚀场所不宜采用金属线槽配线;对高温、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内不宜采用塑料线槽明敷封闭式母线配线电缆配线竖井配线钢索配线裸导体配线架空线配线适用于干燥、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场所适用于干燥、潮湿的户内及户外配线(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选用不同型号的电缆)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物内垂直配电干线的场所适用于层架较高、跨度较大的大型厂房、多数应用在照明配线上,用于固定导线和灯具适用于工业企业厂房,不得用于低压配电室适用户外配线4。3。1室内配线的一般规定室内配线应按图施工,并严格执行《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2—2002)及有关规定。施工过程中,首先应符合电器装置安装的基本要求,即安全、可靠、经济、方便和美观。室内配线工程应符合以下一般规定:1、配线的布置及其导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配线工程施工中,当无设计规定时,导线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不同敷设方式导线允许最小截面见表4.2所列数值.表4。2不同敷设方式导线芯线允许最小截面用途铜芯裸导线敷设在室内绝缘子上绝缘导线敷设于绝缘子上(支持点间距为L):室内L≤2m室外L≤2m室内外2m〈L≤6m6m〈L≤12m绝缘导线穿管敷设绝缘导线槽板敷设绝缘导线线槽敷设塑料绝缘护套线明敷板孔穿线敷设的导线1。01.00。751。01.52.52。52。52.52.51。0——-—2。51。01。52。52.5最小芯线截面(mm2)铝芯4。02.52。54。06。0铜芯软线———--1第4章建筑电气施工2、所用导线的额定电压应大于线路的工作电压,导线的绝缘应符合线路的安装方式和敷设环境条件。低压电线和电缆,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3、配线工程施工中,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之间和对地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3的规定.表4。3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之间和对地的最小距离固定点间距(m)1。5及以下1。5~3。03.0~6.06。0以上导线最小间距(mm)敷设方式室内配线355070100室外配线100水平敷设100100垂直敷设150室外2.7室外室内2.71。8室内最小距离(m)2.5导线对地4、为了减少由于导线接头质量不好引起各种电气事故,导线敷设时,应尽量避免接头.护套线明敷、线槽配线、管内配线、配电屏(箱)内配线不应有接头.5、各种明配线应垂直和水平敷设,且要求横平竖直。一般导线水平高度不应小于2。5m;垂直敷设不应低于1.8m,否则应加管槽保护,以防机械损伤。6、当采用多相供电时,同一建筑物、构筑物的电线绝缘层颜色选择应一致,即保护地线(PE线)应是黄、绿相间色;零线用淡蓝色;相线用:L1相用黄色;L2相用绿色;L3相用红色.7、为了防止火灾和触电等事故发生,在顶棚内由接线盒引向器具的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或金属软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8、电线、电缆的芯线连接金具(连接管和端子),规格应与芯线的规格适配。9、照明和动力线路、不同电压、不同电价的线路应分开敷设,以方便计价、维修和检查。每条线路标记应清晰,编号准确。10、管、槽配线,应采用绝缘电线和电缆。在同一根管、槽内的导线都应具有与最高标称电压回路绝缘相同的绝缘等级。11、配线用塑料管(硬质塑料管、半硬塑料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