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序曲》教案《春节序曲》教案1教学说明:本课内容是上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节日欢歌》的第二课时,课堂中选取反映节日题材的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作品。在课堂设计中,学生通过聆听导入、名曲赏析、活动体验等多种环节,熟悉优美的民族音乐,从中领略民族音乐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同时以节日音乐中的欢乐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教学内容:1、聆听歌曲《好日子》,通过喜庆的情景导入。2、《春节序曲》作品赏析,了解并掌握音乐作品的情绪、调式等。3、学生通过体验拓展,以不同的形式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教学目标:1、在欣赏《春节序曲》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心态。2、在对比、欣赏、聆听和实践体验中了解掌握五声调式的基本结构,初步认识三段体。3、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教学重点、难点: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感受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掌握五声调式的基本结构。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实践体验法等。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打击乐器、扇子等道具。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播放歌曲《好日子》一段MTV,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充分进入喜庆气氛之中。2、《好日子》把我们带进了节日的欢乐中,我们知道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喜庆的气氛。(举例)3、由欣赏的感受导出课题:节日欢歌——音乐欣赏《春节序曲》二、名曲欣赏:1、欣赏全曲,设问:请同学们感受音乐展现的是怎样的场面,可以想象描述一下吗?(播放《春节序曲》MTV)。2、分段欣赏:引子: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等如何表现的?第一部分:(共2个主题)请学生比较两个主题有什么区别?在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你能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一下这场面吗?1)第一主题锣鼓喧天的感受,你能用老师提供的打击乐器(锣、鼓、铃、三角铁等)表现一下过节的喜庆气氛吗?2)第二主题出现了载歌载舞的场面。分析一下音乐的调式特点。(五声宫调式)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音乐在旋律设计上出现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提示:节奏、速度、节拍、情绪等要素加以理解),学生唱一唱旋律。请同学们用秧歌的基本舞步感受第二部分音乐的美。请几个女生带领舞蹈。(老师提供扇子等道具)第三部分:请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体会到是第一部分的缩短再现。3、整首乐曲的结构是:引子A+B+A,(学生初步认识三段体的曲式结构)。4、认识音乐家——简单介绍李焕之。(课件展示)5、完整的欣赏一遍,感受音乐带来的节日喜庆,并区别出不同的主题表现。三、拓展活动: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才能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三个小组的拓展活动:乐器组、歌唱组、舞蹈组。四、互评小结:《春节序曲》教案2课题春节序曲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欣赏我国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所作的乐曲《春节序曲》课时第一课时教具电视、VCD、幻灯片、录音机、鼓、绸子、扇子等。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的表现作用。2、感受乐曲的情绪。3、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4、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教材分析《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难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C宫调式。从一个引子开始,以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音乐主题组成了序曲的第一部分。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中部主题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