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一)古希腊罗马文学部分:俄林波斯神系——是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宙斯及其家族居住在希腊北部的俄林波斯山上而得名。俄林波斯神系有12位主神:众神之王兼雷电之神宙斯,天后赫拉、海神波塞冬,冥神哈得斯(有些书说是家神:赫斯提亚),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月神和猎神阿耳特弥斯,战神阿瑞斯,爱神和美神阿佛洛狄忒,火身和匠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耳墨斯,农神得墨特耳。另外还有9个缪斯是文艺女神,三个摩伊拉是命运女神。狄俄倪索斯是酒神。众神居住在希腊最高的奥林波斯上。不和的金苹果——根据神话传说,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这样的:相传阿基琉斯(又译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盛大的婚礼时,邀请了所有的神,偏偏没有邀请不和女神(争吵女神)厄里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果然,引起三位女神(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的争夺。宙斯要他们找特洛伊(特洛亚)王子帕里斯(Paris)评判。三位女神各许给帕里斯以最大的好处,赫拉许他为最伟大的君子,雅典娜许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佛洛狄忒特答应他娶一个最美丽的女子。帕里斯把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忒。女神便帮助他到斯巴达做客时拐走了王后海伦(Helen),并抢走了大批财物。于是希腊各部落推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联军的统帅,攻打特洛伊。战争进行了10年,众神各助一方,是后,希腊联军将领伊塔克岛之王奥德修斯设木马计攻下了特洛伊城,战后希腊人中携财宝、奴隶返乡。有的一帆风顺回到家园,有的长年在海上漂泊。木马计——又称“特洛伊木马”,是希腊神话传说的故事。特洛伊战争时期,希腊联军久围特洛伊不下,最后联军足智多谋的将领——伊塔克岛国王奥德修斯献出了木马计,即造一只大木马,内藏精兵,弃置城外,佯装败腿,特洛伊将木马作为战利品运入城内,晚上,木马的将士与城外,联军里应外合,一举攻占了特洛伊城,木马后来成为内藏阴谋诡计的代名词。三联剧——又称三部曲。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三个剧本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联系。后来,三部曲泛指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二)中古(中世纪)部分:教会文学——是一种适应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会需要的文学。其主要内容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神的权威、禁欲主义,目的在于使人民成为统治阶级的驯服的奴隶,以维护封建统治。教会文学的主要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宗教剧等。在艺术上,一般采用梦幻式的形式及象征、寓意的手法。教会文学缺乏艺术性、一般都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缺点。骑士精神(骑士信条)——骑士制度盛行,形成了固定的骑士阶层,还形成了一系列的骑士道德信条。这就是:“忠君、护教、行侠”,此外,还要求骑士“文雅知礼”,要把自己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他不仅要忠实地为主人服务,还要效忠和保护女主人。哀戚功能在他们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并为她们服务效劳。在他们看来,能取得贵妇人的欢心,能在历险中取得胜利,便是骑士的最高荣誉。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所谓的“骑士精神”。普罗旺斯抒情诗——骑士抒情诗歌最早兴起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因此被称为“普罗旺斯抒情诗”。作者是封建主和骑士,被称为“特鲁巴杜尔”,意为行吟诗人。主要内容是描写所谓的“典雅的爱情”,主题是骑士们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其经典作品《破晓歌》(alba)写一对骑热恋中的骑士和贵妇人在幽会之后在黎明到来之前依依惜别的情景。骑士抒情诗对后世欧洲抒情诗发展有一定影响。(注意心理描写,语言形象生动,诗律新颖多样)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的世俗文学,主要内容是揭露封建贵族和教会僧侣的罪恶,赞扬市民的机智和才干,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体裁主要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城市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法国的讽刺叙事诗《列那狐的故事》。梦幻文学——欧洲中世纪文学常采用梦幻的形式及寓意、象征的手法表现作品的内容,反映现实生活,这类作品被后人称为梦幻文学。如《玫瑰传奇》中,用“...